在日本和歌山县的初岛站——这条纪势本线上每小时仅有三班列车、日均客流量530人的小站,传统的木质站台雨棚已显老旧。建筑公司Serendix运用3D打印技术,仅用六个小时就完成了新雨棚的构件生产。
需要澄清的是,这并非指整个工程仅耗时六小时。曾创造24小时3D打印整套住宅记录的Serendix公司,此次从构件生产到运输安装实际耗时约一周。当特制的3D打印复合构件通过铁路运抵车站后,施工人员赶在清晨5:45首班列车到站前完成了现场组装。
这座10平方米的新雨棚采用钢筋加固的3D打印砂浆层结构,表面经过混凝土质感的整体粉刷。尽管三月末已完成主体安装,但由于需要加装自动售票机等配套设施,旅客需等到七月才能使用这个现代化设施。
与传统施工相比,该项目的效率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对比某些市政工程动辄数月的工期。对于偏远小站的维护而言,3D打印技术不仅能降低施工难度,更可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JR西日本创投公司总裁川本亮指出:“这种半自动化生产和标准化组装模式,将大幅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虽然3D打印技术在施工速度上表现出色,但比起某些消费电子产品的组装效率仍有差距。这种技术突破不禁引人遐想:未来是否会出现3D打印的定制办公设备?甚至能否直接打印临时办公室?或许某天,我们真能通过这项技术彻底摆脱传统基建的种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