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Intel)在2025年第一季度可能受益于需求前置效应——由于零售商和消费者试图规避当时被普遍预期的特朗普政府进口关税,导致采购需求提前释放。这也解释了为何华尔街分析师对英特尔短期前景持相对乐观态度,尽管关于这家昔日半导体巨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的宏观叙事依然根深蒂固。
最新财报显示,英特尔2025年第一季度非GAAP营收达907亿元人民币(约合126.67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882亿元人民币(约合123.2亿美元)。细分业务表现中,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部门(DCAI)实际营收294亿元人民币(约合41亿美元)显著超越预期的208亿元人民币(约合29亿美元),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544亿元人民币(约合76亿美元)同样高于预期的494亿元人民币(约合69亿美元)。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师斯泰西·A·拉斯冈(Stacy A. Rasgon)在研报中指出,这种关税驱动的需求前置“极有可能发生”,但同时警告下半年可能出现“渠道库存积压”。
值得关注的是,英特尔本季度非GAAP毛利率达39.2%,远超36%的指引上限,每股收益0.93元人民币(约合0.13美元)也大幅超出0.07元人民币(约合0.01美元)的市场预期。但公司对第二季度的展望令人失望:营收指引中值845亿元人民币(约合118亿美元)较市场预期的917亿元人民币(约合128亿美元)低近8%,非GAAP每股收益指引亦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测的0.43元人民币(约合0.06美元)。
此前传闻的2.1万人裁员计划(约占员工总数20%)暂未实施,但公司宣布将2025年非GAAP运营支出目标从1253亿元人民币(约合175亿美元)下调至1217亿元人民币(约合170亿美元),2026年进一步压缩至1145亿元人民币(约合160亿美元)。资本支出方面,2025年目标从1432亿元人民币(约合200亿美元)降至1289亿元人民币(约合180亿美元)。
市场反应消极,盘后股价下跌约7%。投资者忧虑不仅源于疲软指引,更因公司未能提出精简臃肿中层管理架构的有效方案。
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向员工发布声明称:“为提升工程专注度,我们将削减组织层级。目前许多团队存在八级甚至更多汇报层级,这种官僚主义严重拖累效率。”“令人惊讶的是,近年英特尔多数管理者的核心KPI竟是团队规模——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第二季度起我们将启动必要的人员优化,未来数月加速推进。同时要求管理层取消无效会议,并自9月1日起实行每周四天到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