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市已超过两年半且饱受可靠性争议,英特尔(Intel)的猛禽湖(Raptor Lake)处理器近期却展现出“高温烘焙食品”般的销售热度——这是英特尔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披露的反常现象。猛禽湖系列涵盖第13/14代移动端与桌面处理器,英特尔产品业务CEO米歇尔·约翰斯顿·霍尔德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dhaus)指出,成本优势是这些2022年10月上市(按芯片行业标准已属“高龄”)的处理器持续热销的核心动因。
“我们并非基于利润空间强行推销旧款芯片,”霍尔德豪斯解释道,“实际观察到客户对N-1与N-2(指当前箭湖(Arrow Lake)、流星湖(Meteor Lake)及月湖(Lunar Lake)架构前两代产品)存在远超预期的需求,这使厂商能维持消费者渴求的终端价格体系。正如我们讨论过的,宏观经济担忧与关税政策促使各方在库存策略上采取保守姿态,而猛禽湖正是绝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CEO特别强调流星湖与月湖处理器“成本结构显著提升”,却未提及同时覆盖桌面/移动平台的箭湖系列。这暗示移动版猛禽湖芯片或为超预期销售的主力军,这种现象在芯片生命末期实属罕见。
不过需明确,猛禽湖的“长尾效应”并非特例。新一代处理器上市时,旧款往往不会立即全面退市。英特尔通常并行生产多代芯片,随着新品产能爬坡,旧款产量会经历平台期后逐步收缩——这在涉及新制程节点时尤为明显,因新产线需要时间实现足以替代旧款的规模。
以更早的桤木湖(Alder Lake)为例,这款2021年11月上市的处理器虽已于今年1月停止接单,但英特尔确认生产将持续至2026年1月23日。按此推算,猛禽湖的生产周期可能延续至2027年初。
近期生产节奏因代工策略更趋复杂:猛禽湖采用英特尔内部Intel 7制程的单片设计,而流星湖、月湖及箭湖均采用多芯片模组架构。其中月湖/箭湖的逻辑芯片完全由台积电(TSMC)代工,流星湖则主要依赖台积电,仅CPU核心部分采用Intel 4工艺。
现实市场印证了这种策略:主流笔记本品牌官网仍大量搭载猛禽湖-H系列(如酷睿i7-13620H)的中端机型,这与英特尔强调的“满足价格敏感需求”相吻合;追求极致性能或超薄形态的高端机型则倾向采用新架构芯片。此外,若讨论范围确限于移动端,那么广受诟病的猛禽湖桌面处理器稳定性问题自然不再构成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