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Intel)在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冲击下遭遇重创,股价暴跌至近十六年最低点。这家半导体巨头周二收盘价跌至人民币131元(约合18.13美元),单日跌幅达7.36%,总市值缩水至人民币5720亿元(约合790.6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纪录。面对市场需求萎缩与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这家曾主导全球CPU市场的企业正面临转型关键期。
行业分析师指出,英特尔的翻盘希望主要寄托于两项技术突破:即将推出的18A制程工艺“黑豹湖”(Panther Lake)处理器,以及18A生产节点的量产计划。若能实现预期性能与良品率,或可重获投资者信心;若再度延期,公司或将被迫剥离制造业务转型为纯设计企业。
美国新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已波及整个半导体行业。虽然芯片暂未列入加税清单,但个人电脑整机20%的关税增幅将直接抑制终端需求。若后续对芯片加征关税,AMD与英伟达(Nvidia)等依赖亚洲代工的企业将首当其冲——其在中国台湾生产的芯片需运往中国大陆、马来西亚等地进行封装。英特尔目前约30%芯片采用外包生产,计划在“黑豹湖”量产后降低外包比例,但其海外采购的生产设备成本将显著增加。
这场关税风暴已引发半导体板块集体抛售:AMD重挫6.5%创2023年2月以来新低,Qorvo暴跌9.9%触及2016年低位,美光(Micron)下跌4.1%收于年度最低点。包括苹果(Apple)、Arm、高通(Qualcomm)和台积电(TSMC)在内的行业龙头均未能幸免,市场担忧情绪持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