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18A工艺无疑是当前半导体行业最受瞩目的技术突破之一,蓝队(英特尔)正展现出重夺行业领导地位的决心。作为该代工厂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制程节点,18A工艺相较前代产品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全面提升。
尽管当前英特尔各业务部门表现平平,但晶圆代工业务(IFS)有望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在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领导下,代工部门被赋予更高战略优先级,这推动英特尔在供应链垂直整合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18A工艺即将量产,未来前景已然明朗。在2025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讨会上,蓝队展示了这项工艺的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优势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技术资料显示,得益于PowerVia背向供电与BSPDN(背面供电网络)等创新技术的整合,18A工艺相较英特尔3代实现了超过30%的晶体管密度提升。在性能-功耗-面积(PPA)对比测试中,基于标准Arm核心子模块的1.1V电压下,该工艺可实现25%的速度提升与36%的功耗降低。此外,18A工艺还实现了更优的晶圆面积利用率,这为高密度芯片设计提供了更大潜力。
技术文档中附带的“电压降”分布图显示,在高性能运行状态下,该节点凭借PowerVia技术实现了更稳定的电力传输。文件还提供了标准单元库对比数据:采用背面供电技术后,英特尔成功实现了更紧凑的单元排布,前端布线释放的空间使面积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综合分析表明,18A工艺确实是英特尔代工业务史上最强大的技术节点。与行业竞品对比时可见,18A工艺的SRAM密度已与台积电(TSMC)N2工艺持平,这意味着在节点先进性方面,英特尔已能与这家台湾巨头分庭抗礼。
预计首批搭载18A工艺的产品将是Panther Lake(黑豹湖)系统级芯片和至强“Clearwater Forest(清水森林)”处理器。若良率与量产进度符合预期,采用该工艺的外部客户产品最早将于2026年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