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人工智能(AI)或许是这十年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但若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维度,跨越单一行业边界,“韧性”一词或许更具时代分量——面对难以预见的负面经济、地缘政治、社会及环境变革,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究竟准备几何?这个命题正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迫切求索。
这种生存危机同样在科技领域蔓延。当社会运转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服务的持续可用性(即“在线时间”),系统宕机带来的影响已远不止“邮件发送失败”这般简单。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初创企业Incident.io于本周四宣布完成4.5亿元人民币(约合6200万美元)融资。这家总部位于伦敦、同时在旧金山开展业务的公司,打造了一站式AI平台,致力于在碎片化的IT世界中加速事件管理与响应。
本轮B轮融资由Insight Partners领投,老股东Index与Point Nine跟投(Index曾在2022年7月领投其2870万美元A轮融资)。至此,Incident.io总融资额突破9600万美元。虽未公开具体估值,但知情人士透露其估值已达4亿美元区间,较三年前的3亿美元显著提升。
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史蒂芬·惠特沃斯(Stephen Whitworth)、首席技术官皮特·汉密尔顿(Pete Hamilton)和首席产品官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均来自金融科技公司Monzo(门佐)。他们曾基于开源工具构建全流程管道,用于追踪公司内外服务的运行状态。这段经历让他们意识到:事件识别与追踪的痛点普遍存在于各类数字机构中,由此萌生了打造行业级解决方案的创业构想。
“系统崩溃时,行动要快”——这句略带自嘲的座右铭,恰是数字时代的生存法则。如今即便最小规模的企业,也运行在由数十种数字工具编织的复杂架构上,某个微小更新就可能引发连锁故障。Incident.io的核心客群是员工规模超200人的组织(这意味着实际用户数通常达数千人),这些机构往往部署着上百种应用程序、微服务及其他职能系统。
“组织越庞大,技术系统、人员或流程出错的几率就呈指数级增长,”惠特沃斯2022年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如是说。经过数年发展,Incident.io客户名单已涵盖Netflix(奈飞)、Linear、Ramp和Etsy(易集)等知名企业。据透露,其新增客户中75%来自美国市场,过去12个月客户规模增长两倍。自2021年成立以来,该平台已处理约25万起事件警报。
产品演进路径同样值得关注。公司最初凭借Slack集成界面崭露头角,但随着业务扩展至非科技领域,陆续增加了对Microsoft Teams(微软团队)的支持及自主开发的定制化仪表盘。“这个仪表盘将集成最完整的事件解决追踪功能,但我们在第三方聊天工具中的存在不会减弱,”惠特沃斯强调,“当危机爆发时,人们第一时间涌向聊天软件的趋势愈发明显。”
功能层面,“可靠性与韧性”仍是核心应用场景,主要使用者为基础设施团队的技术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团队近年也成为重要用户群体(目前平台尚未集成安全修复功能,但相关计划已提上日程)。今年三月推出的“On Call”值班管理系统,可与行业龙头PagerDuty正面竞争,现已覆盖70%的客户。
人工智能的深度整合成为最新战略方向。传统事件处理中,团队往往通过Zoom会议进行冗长讨论,再由人工整理会议纪要。如今AI“副驾驶”能自动完成记录工作,并能联动Datadog等平台进行代码诊断。未来该功能将向事件修复环节延伸,构建完整闭环。
“Incident.io打造了一款既受工程师喜爱、又能切实降低停机时间的产品,”Insight Partners董事总经理托马斯·克莱恩(Thomas Krane)在声明中评价,“他们通过AI代理与工程师协同处置事件,不仅革新了事件响应机制,更重新定义了AI运维的边界——从编写代码到保障运行。”其投资方阵容还包括Instagram联合创始人迈克·克里格(Mike Krieger)与电子烟组合The Chainsmokers(烟鬼组合)旗下的Mantis 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