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参与“孟买电影学院精选:iPhone拍摄计划”的印度导演分享了iPhone 16 Pro Max如何助力他们完成短片创作。
这项由孟买电影学院(MAMI)发起的“iPhone拍摄计划”已进入第二年,旨在鼓励电影人“突破技术与创新的边界”。四位新锐导演在行业巨擘康柯纳·森·沙尔玛(Konkona Sen Sharma)、维克拉马迪亚·莫特万(Vikramaditya Motwane)、利乔·约瑟·佩利瑟里(Lijo Jose Pellissery)和维特里·马兰(Vetri Maaran)指导下,摆脱主流电影制作的常规束缚。
即将推出泰米尔语动作惊悚片《猎场》(Vaadivaasal)的编导马兰表示:“用iPhone拍摄能实现完全个性化的表达,我们正处在电影民主化的时代。”
阿姆丽塔·巴格奇从1859年孟加拉“靛蓝起义”中汲取灵感,拍摄心理惊悚片《染色》(Tinctoria)。她运用电影效果模式追踪空中飞行的物体,“这就像火箭发射器,在紧张档期里,我能直接用iPhone拍摄4K120帧视频,后期在MacBook Pro上还能灵活调整节奏。”
罗欣·拉文德兰·奈尔的《打字员》(Kovarty)是部融合魔幻现实主义的爱情故事,展现打字机与打字员的关系。得益于iPhone的小巧机身,奈尔将其置入打字机内部,拍摄出极具冲击力的主观镜头。
查纳基亚·维亚斯的《曼吉亚》(Mangya)讲述少年与宠物公鸡的成长故事。片中关键场景需要在天亮前跟拍演员移动1000英尺,“传统云台根本来不及架设,但行动模式让我能反复拍摄,防抖效果令人惊叹。”
莎莉妮·维贾亚库玛的《红视》(Seeing Red)是部黑色喜剧,刻画泰米尔大家庭中被压抑的女性情绪。她创新运用了泰米尔电影中传统的男性化视觉语言,“我把英雄慢动作登场的那种‘气势镜头’用在女性角色身上,4K120帧的效果惊艳绝伦。”
拍摄特写时,她使用iPhone 16 Pro的120毫米镜头,“5倍长焦镜头让我能把前景讨论女性命运的男性,与背景中的女性置于同一画面,单个镜头就承载了丰富的叙事层次。”
四部完整短片已在孟买国际电影节官方频道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