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演《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中金伯利·汉娜(Kimberly Hannah)一角成名的希拉里·斯旺克(Hilary Swank),近日揭露初入好莱坞时遭遇的性别困境。这位奥斯卡影后在最新《女性健康》(Women's Health)专访中坦言,刚入行时的影视圈“父权色彩空前浓重”,导致她常陷于角色选择困境——既无法认同剧本中的女性形象,又被迫接受有限的表演机会。

Cover Image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行业正变得更具包容性。但在我起步时,整个体系充斥着男性视角。”斯旺克犀利指出,“当时我演绎的所谓女性角色,本质是男性编剧臆想的产物,与真实相去甚远。并非我不愿展现女性特质,而是厌恶被定义‘该如何做女人’。”

根据IMDb记录,斯旺克自1980年代末至今已出演60余部作品。1999年《男孩别哭》(Boys Don't Cry)堪称其事业转折点,她饰演的内布拉斯加乡村跨性别青年布兰登·蒂娜(Brandon Teena)不仅助其斩获首个奥斯卡小金人,更开启了星途坦荡的黄金时代。近年来她仍活跃于荧屏,既担纲ABC罪案剧《阿拉斯加日报》(Alaska Daily),又在Showtime心理惊悚剧《黄蜂》(Yellowjackets)第三季中有亮眼表现。

谈及25岁首夺奥斯卡的感受,斯旺克形容“犹如炮弹般被发射出去”。如今反思这段经历,她坦言若有机会重来,会告诫年轻的自己:“深呼吸,审慎考量每个选择。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每日做出的决定——那等同于你的人生。”

2004年,斯旺克凭借《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二度封后。片中她塑造的拳击手玛吉·菲茨杰拉德(Maggie Fitzgerald)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饰演的暴躁教练弗兰基·邓恩(Frankie Dunn)之间充满张力的师徒情,成就了影史经典。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至今仍被视为她纵横影视三十年最具标志性的表演之一。


文章标签: #好莱坞 #性别歧视 #奥斯卡 #演员 #父权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