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两个主要疑问体验了中国动作游戏《影之刃零》(Phantom Blade Zero)的试玩演示。其一,想比较它与去年《黑神话:悟空》(Black Myth: Wukong)战斗系统的异同——事实证明截然不同。其二则是S-Game工作室创始人“灵魂框架”(Soulframe)梁的传奇经历:这位在大学攻读建筑学期间就凭借RPG Maker游戏开启职业生涯的开发者,让我不禁自问究竟在人生哪个岔路口错过了起这种酷炫化名的机会?
“其实是高中时随便想的,”在我试玩结束后,梁接受采访时坦言,“就想找个既特别又有质感、带点奇幻色彩的组合。毕竟我的中文名用英语发音有点困难。”这位开发者的青春岁月与网络游戏密不可分——从十几岁到二十多岁,他大量时间都沉浸在游戏制作中,这种非典型的职业起点部分源于其独特的教育轨迹:“我在中国读完本科,毕业前两年开始做游戏,后来去耶鲁读研。初到美国时没什么朋友,很多无聊的夜晚需要消磨。而制作游戏就是最完美的消遣方式。”
梁曾在荷兰建筑事务所实习,研究生毕业时还收到纽约公司的offer。看似前途已定——但当时他的游戏《雨血:死镇》(Rainblood: Town of Death)意外走红,最终他选择回到中国成立小型游戏工作室这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S-Game目前约有百名开发者投入《影之刃零》项目,而创业初期“其实只有四个人,我召集了些素未谋面的网友,有人甚至辞职加入”。
事实证明,获得并维持“灵魂框架”这种酷炫代号的方法出奇简单:青少年时期突发奇想,然后和用这个网名结识的朋友共创公司。当然,还得取得巨大成功——S-Game在中国移动端推出的《影之刃》三部曲服务型游戏收入节节攀升,为这部即将问世的高预算动作RPG提供了资金保障。
还有个关键秘诀:商标注册。“现在真有款游戏叫《灵魂框架》(Soulframe),”梁笑着提及我正想询问的《星际战甲》(Warframe)续作,“这个昵称在中国已被我注册成商标。腾讯曾代表他们来洽谈购买,但我表示这名字已用了十五年……”
当被问及是否真的拒绝过Digital Extremes(《星际战甲》开发商)和腾讯使用其千禧年代论坛昵称时,梁再次笑答:“不卖。不过他们已经解决了,在中国用了其他名称。”经查证,Digital Extremes的商标申请在中国屡遭驳回,而S-Game的注册则畅通无阻——这堪称全球论坛极客们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