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利波夫斯基执导的《死神来了:血统》即将颠覆这个延续24年的恐怖片传统。作为系列第六部作品,影片首次将时间线拉回1969年,通过双时空叙事重构经典死亡模式。导演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现代时空的角色将作为观察者重现历史事件,这种镜像结构会让观众重新思考死亡规则的运行逻辑。”
在最新曝光的预告中,1969年的死亡预兆与现代时空的致命循环形成互文。亚当·斯坦作为联合导演,将两人在独立电影《怪胎》中擅长的心理悬疑元素注入其中。一组电梯钢索断裂的镜头引发热议——当金属摩擦迸发的火星点燃油渍,连环爆炸在镜面迷宫中折射出多重死亡可能性,这正是主创强调的“选择与后果可视化”概念。
影片释出的首支预告创下恐怖类型新纪录,24小时1.78亿次播放量背后,是观众对“日常物品致命化”设定的持续追捧。从旋转门夹碎的头颅到自动售货机倾覆的慢镜头,系列标志性的生活化恐怖被赋予更精密的机械美感。
回看2000年首部曲,这种将死亡日常化的创意已初见端倪。当年戴文·萨瓦饰演的亚历克斯在机舱幻象中预见的空难场景,以90个特效镜头开创了心理惊悚新范式。该片以1.86亿元人民币(约合2300万美元)成本斩获9.05亿元人民币(约合1.12亿美元)全球票房,证明“看不见的死神”比传统怪物更具杀伤力。
新作主角斯蒂芬妮的扮演者理查德·哈蒙透露,角色将打破“幸存者必死”定律:“这次我们找到真正与死神谈判的筹码。”当五月影院再次响起死神脚步声,或许观众要重新思考:那些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究竟是命运的必然,还是人性弱点的具象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