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观点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主机大战的赢家根本不是某款主机,而是低调的个人电脑。说这话绝对不是因为本网站名称带来的偏见——请不要做这种暗示。严肃地说,这个观点确有道理。主机独占游戏持续登陆PC平台,主机销量持续下滑,就连沙发游戏的便利性也不再是主机的专利。即便是主机独占的最后堡垒任天堂(Nintendo),如今推广Switch 2时也难免让人觉得像是个游戏库缩水的Steam掌机。

Cover Image

PC平台的优势更体现在无数生活化细节中——正如我们的弗雷泽·布朗(Fraser Brown)去年犀利指出的:通过串流将PC画面投射到电视,或是带着Steam Deck出门,这些功能已让PC与主机体验趋于同质化。主机大战的丧钟终于开始敲响。

前索尼(Sony)高管肖恩·莱登(Shawn Layden)在PlayerDriven播客中大胆直言,他认为主机厂商三足鼎立的格局必须彻底改变:“归根结底,我希望游戏业能达到电视机那样的渗透率。”所谓渗透率,用高管的话术来说就是‘人口拥有比例’。比如英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有烧水壶,因为我们实在太爱喝茶了。“那么如何实现?首先,仅靠三家制造商绝对行不通。”

莱登随后提出了一个令我稍感困惑的方案:“应该建立类似‘游戏格式’的统一标准……如果厂商能达成共识,我们可以制定优秀的游戏操作系统标准,然后进行授权。就像蓝光(Blu-ray)和光盘(CD)那样,让大家在内容层面竞争。”他阐释道:“当代主机和高端PC的架构已非常接近,任何所谓增强——就像我们工作室常说的‘只有狗能听出差别’。比如‘光线追踪性能提升20%’,真的重要吗?”

(此处忍不住推了推眼镜发出嗤笑)任何我称之为高端的PC,都能把当代主机塞进储物柜还抢走它的午餐钱。不过这可能误解了莱登的本意。确实,你可以花人民币数万元(约合几千美元)组装性能怪兽,但正如莱登所言,只有我们硬件团队这种图形痴才会在意这些差异。如果要实现像水壶、电视或冰箱那样的普及率?中端游戏PC和主机对大多数人根本没什么区别。

莱登预言,这种变革将“让游戏不仅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娱乐形式……更要成为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娱乐形式。”问题在于——公允地说莱登描述的是乌托邦场景——游戏引擎可比光盘复杂太多了。性能调校如同噩梦,虽然画质提升技术令人惊叹,但远未达到让低端设备流畅运行当代游戏的水平。

在画质成为核心卖点的生态圈里,只要存在“光线追踪增强20%”的可能性,人们就会趋之若鹜——即便需要后天培养才能感知这种差异。更不用说本可用于缩小硬件差距的AI技术,现在主要被用来追求极致拟真。短期内,我看不到游戏业走向蓝光式统一标准的可能。


文章标签: #主机 #PC #游戏 #索尼 #任天堂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