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艾迪·墨菲(Eddie Murphy)最终凭借2006年音乐剧《追梦女郎》(Dreamgirls)中细腻表演获得奥斯卡提名,但在此之前,这位演员最广为人知的仍是奠定其事业根基的喜剧角色——这些角色使他成为好莱坞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巨星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墨菲对严肃戏剧的追求尚不明确,但他本有机会参演1992年斯派克·李(Spike Lee)执导的传记片,该角色后来由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出演。而劝阻他接受这个角色的不是别人,正是已故传奇影星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

Cover Image

在Apple TV+纪录片《好莱坞黑人男主角》(Number One on the Call Sheet: Black Leading Men in Hollywood)的采访中,墨菲透露波蒂埃曾建议他不要出演李执导的传记片《黑潮麦尔坎》(Malcolm X)——这部最终由华盛顿领衔的作品最初由诺曼·杰威森(Norman Jewison)筹备,这位曾执导波蒂埃代表作《炎热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的导演希望墨菲饰演亚历克斯·哈利(Alex Haley)。影片以哈利所著的《马尔科姆·X自传》为蓝本,但波蒂埃直率地告诫这位喜剧之王不要接演该角色。

“他们当时筹备《马尔科姆·X》,诺曼·杰威森正在组建团队,计划采用亚历克斯·哈利的自传体著作。他们邀请我饰演哈利。”墨菲回忆道,“恰巧我在某场合遇见西德尼·波蒂埃,就告诉他‘我正在考虑饰演亚历克斯·哈利!’波蒂埃当即回应:‘你不是丹泽尔(华盛顿),也不是摩根(弗里曼)。你是股清流,别他妈糟蹋这个!’”

李最终与阿诺德·珀尔(Arnold Perl)共同编剧的《黑潮麦尔坎》并未出现哈利这个角色。虽然影片确实借鉴了哈利的著作,但1992年这部剧情片最终没有设置该人物,并为主演华盛顿赢得了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墨菲坦言:“我不知道波蒂埃的话是贬损还是赞美”,但他认为这源于自己当时身处“未知水域”。

“对西德尼那代人来说,我的出现代表着全新事物。他们找不到参照系,也无法给我建议——21岁的我观众群已覆盖主流市场,电影全球发行,这是年轻黑人演员从未达到的成就。所以没人能真正指导我,一切成功都来得迅猛而盛大。”此时的墨菲已凭借《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崭露头角,更以《48小时》(48 Hrs)、《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比佛利山超级警探》(Beverly Hills Cop)和《来到美国》(Coming to America)等票房巨制奠定影坛地位。虽非传统意义的prestige actor,但他精湛的喜剧造诣与波蒂埃所瞩目的鲜活能量确实无可争议。

多年后,墨菲在音乐剧改编电影《追梦女郎》中饰演詹姆斯·“雷霆”·厄尔利(James “Thunder” Early),以极具张力的表演证明自己驾驭严肃题材的实力。这个耀眼角色为他赢得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配角,并收获奥斯卡提名。尽管未能折桂,这部作品成功向世界宣告:这位笑匠的才华远不止于逗乐观众。


文章标签: #艾迪墨菲 #西德尼波蒂埃 #丹泽尔华盛顿 #马尔科姆X #追梦女郎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