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中国宣布对稀土及磁材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将重挫中国境外iPhone等苹果产品的生产能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税较量看似暂缓——此前特朗普批准了对部分科技及半导体产品的关税豁免。但中国正通过非关税手段展开持续反击。自4月4日起,中国已将一系列稀土矿物及磁材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禁止这些战略物资流向海外用于各类产品零部件制造。
全球供应链将面临剧痛
这份包含七种稀土元素的管制清单涉及能源、汽车、军工和科技等多个核心产业。出口商现需向中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证才能进行跨境运输,但审批流程冗长且不透明,企业难以预估具体时限,目前获准周期预计在六周至数月不等。
中国掌握着全球约90%的稀土供应,使其具备运用资源武器的战略优势。尽管未形成绝对垄断,但中国作为主产地的地位令制造商几乎找不到替代渠道。若限制持续,境外厂商将陷入资源争夺战,必然推高原材料价格。
当前各制造商只能依赖现有库存维持运营,部分企业存货最坏情况下仅能支撑数周。一旦库存耗尽,停产危机将沿供应链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然,中国选择稀土管制作为关税之外的博弈筹码,其精准打击能力不容小觑。
苹果公司库存状况尚不明朗
作为科技产品制造商,苹果供应链严重依赖稀土供应:钕(Neodymium)、镨(Praseodymium)、镝(Dysprosium)、铽(Terbium)等元素因其磁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Taptic引擎、MagSafe及iPad配件接口等场景。虽然部分组件在中国境内生产不受直接影响,但印度等海外组装厂所需的含稀土零部件将遭遇断供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已启动材料回收计划,宣布2025年前实现磁体全采用认证再生稀土,并将在所有电池设计中应用再生钴。这一环保举措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或许能为其供应链提供额外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