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上一次接触《上古卷轴4:湮没》(The Elder Scrolls IV: Oblivion)已过去至少十五年,但当恢弘的《Septim王朝的统治》(Reign of the Septims)主题曲响起时,我瞬间回到了当年在Xbox 360上反复看到的菜单画面。而轻柔中带着哀伤的《收获黎明》(Harvest Dawn)则让我想起在帝都偷窃开锁的宁静时光。这些本是美好回忆,但如今游戏音乐却让我联想到另一件事——2019年曝光的作曲家杰里米·索尔(Jeremy Soule)性侵丑闻,这位曾为《晨风》(Morrowind)、《湮没》和《天际》(Skyrim)等游戏谱曲的音乐人至今深陷争议。

Cover Image

贝塞斯达(Bethesda)公布《湮没》重制版前,业界曾猜测开发商是否会因这些指控(或2016年索尔被排除在《天际》音乐会外引发的矛盾)重新混音甚至彻底替换原声带。但如今我们确认两者均未发生:原声带完全保留了我们记忆中的模样。索尔在2019年否认了所有指控,此后他几乎从互联网消失——官方主页和社交媒体账号被清空,似乎再未创作过新曲目。事实上早在丑闻前,作曲家伊农·祖尔(Inon Zur)就已接手成为贝塞斯达RPG的主力作曲家,过去十年间操刀了《上古卷轴OL》(The Elder Scrolls Online)、《辐射4》(Fallout 4)和《星空》(Starfield)的配乐。

必须承认:若没有索尔的音乐,《湮没》绝不会成为我们记忆中的经典(同理也适用于游戏标志性的朦胧光影和丑得可爱的NPC)。但艺术可以同时具备两种特质:既本身优美,又因创作者而蒙尘。改变原声带或许令人难以适应,但并非没有先例:《光环2周年纪念版》(Halo 2 Anniversary)用新编曲替换了Incubus和Breaking Benjamin的原创曲目(不过切换经典画面时会保留原版);《直到黎明》(Until Dawn)重制版(距原版仅九年!)采用了全新配乐;独立经典《洞窟物语》(Cave Story)过去二十年里两度重编音乐,粉丝对各版本优劣始终争论不休。

对我而言,《湮没》重制版不过是“艺术家人品争议作品清单”上的新条目,为“艺术是否该与艺术家分离”这个永恒辩题再添弹药——尼尔·盖曼(Neil Gaiman)等案例早已引发类似讨论。但用“辩论”形容或许并不准确,“自我开脱”可能更贴切。随着年龄增长,当我崇拜的演员、作家、导演和音乐人接连令人失望时,继续消费其作品愈发变成赤裸裸的权衡:“我是否足够喜爱这部作品,以至于愿意为此暂时搁置道德准则?”

从《哈利·波特》经久不衰的人气来看,多数人的答案可悲地倾向于“是”。但游戏和电影从来不是个人作品,而是数百人倾注心血的结晶。这些合作者的付出是否抵消了道德顾虑?抑或只是让我们更容易说服自己“道德妥协的代价较小”?喜剧演员阿拉斯代尔·贝克特-金(Alasdair Beckett-King)最近戏谑道:“很多人想分离艺术与艺术家,而我只想分离艺术家与她的钱。”

索尔能否从《湮没》原版或重制版销售中获得版税?贝塞斯达将原声带与艺术集打包成售价10美元(70元)的“豪华版升级包”单独出售,他是否从中获益?这些问题贝塞斯达未予回应。《湮没》原版制作名单有百余人,重制版名单更长达24分钟。我很庆幸能体验这个包含精彩任务和滑稽桥段的RPG,感受开发者们的热忱。但那个被贝塞斯达作为独立“应用”出售的70元升级包?署名者只有一人:杰里米·索尔。这个选择背后,根本不存在任何复杂性。


文章标签: #游戏音乐 #道德争议 #重制版 #贝塞斯达 #性侵丑闻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