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通过手势操控应用开辟了全新交互方式,但最新迹象表明,苹果正计划将这项技术拓展至旗下所有硬件设备。
在Vision Pro问世之前,对着电脑做手势往往被视为不礼貌行为。而这款头显设备带来了一套完整的空间手势系统,涵盖窗口移动、文档缩放等操作——这些堪称visionOS系统最精妙的设计元素,其完成度之高令人惊叹。这套手势逻辑具有浑然天成的特质,用户掌握后便难以想象其他交互方案,甚至意识不到这是项突破性技术。
最新授予的专利文件显示,苹果对这些手势设计显然非常满意。专利“在三维环境中使用光标进行交互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的核心目标,正是要将这些手势扩展至更多设备。这并非全新概念,苹果早在2009年就申请过类似专利,但Vision Pro的手势成功为此次申请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利文档包含36幅与Vision Pro相关的示意图,甚至包括头显设备的分解结构图。种种迹象表明,苹果正在研究如何让Vision Pro识别用户手势并传输至Mac等关联设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示意图描绘了用户手持普通iPad或站在传统塔式电脑前的场景——这些情境中用户均未佩戴头显设备。
苹果声明该专利适用于“提供计算机生成体验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显示屏提供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体验的电子设备”。从技术实现来看,现有iPad和iPhone的Face ID传感器已具备全脸扫描能力,升级为手势识别并非难事。事实上,苹果早已将Face ID传感器应用于生物识别之外的领域,iOS 18系统甚至能实现仅凭视线即可操作手机的全新交互模式。
专利重点阐述了准确识别手势并排除误操作(如挠鼻子)的技术方案。当系统判定“特定手部动作符合第一组标准”时,可触发“根据手部移动改变光标位置”等指令;若动作不符合预设标准,系统则自动忽略。作为专利文档,其描述止步于技术原理层面——虽然本文比同类专利更详尽地罗列了从光标移动到窗口调整的各种判定场景。
尽管专利未明确提及,这项技术或将解决苹果长期坚持的一个设计立场:公司始终以人体工学为由拒绝为Mac配备触控屏,认为抬手触控屏幕不符合健康使用规范。而手势控制技术恰好能实现无需接触屏幕的文档操控,这与苹果的设计理念高度契合。
该专利由三位发明人共同持有,其中包括Evgenii Krivoruchko——他此前曾为苹果研发过“利用用户注意力控制3D环境元素”的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