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沉重的关税压力,苹果公司(Apple)正试图将iPhone等热销产品的涨价计划推迟至下一代硬件升级时实施。尽管这家科技巨头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但美国消费者仍需做好心理准备——以iPhone、Mac为代表的硬件产品即将迎来价格上调。
虽然苹果近年来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分散至巴西、印度、越南等地,但这些新建生产基地同样面临高额进口关税。据披露,该公司正通过多维度策略缓冲冲击:暂时压缩利润率(当前产品平均溢价约45%)、要求代工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降价、调整供应链路径以规避部分关税。
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
若将生产线完全迁回美国,苹果产品售价可能翻倍。尽管台积电(TSMC)已在美国建厂生产未来型号芯片,但现有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即便美国本土生产规模扩大,这种转型仍需数年时间,且核心原材料仍需依赖进口。更关键的是,当新工厂能贡献实质产能时,现行关税政策很可能已被废除或调整。
价格拐点或在2025年
苹果正通过囤积库存延缓涨价,当前在售的iPhone和iPad等机型有望维持现价至2025年下半年。分析指出,若关税政策持续,iPhone 17 Pro机型售价或将突破2000美元(约14000元人民币)。这种定价策略不仅影响科技产品,从电子设备到日用品,美国消费者将面临全品类价格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关税压力已引发连锁市场反应。由于担心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消费者可能推迟大额采购计划,这种预期直接反映在苹果及其他受影响企业的股价波动上。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定价体系重构,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