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离经叛道的恐怖讽刺电影《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横空出世。这部充斥极端暴力的黑色喜剧直指美国企业文化的痛处,揭露了华尔街金融绞肉机的阴暗面。但导演玛丽·哈伦(Mary Harron)坦言,这部电影多年来始终被严重误读——那些“华尔街精英”完全曲解了影片本意,竟未意识到连环杀手帕特里克·贝特曼(Patrick Bateman)这个角色正是对他们的无情嘲讽。
在近期为纪念影片上映25周年接受专访时,哈伦对这部当年饱受抨击、如今却赢得评论界与观众双重认可的影片感慨良多:“上映前就遭遇诸多非议,连原著小说也被许多根本没读过的人横加指责。当然书中确实存在大量骇人暴力描写,但对我来说,这显然是部批判之作——不仅针对男性行为,更是对整个剥削性社会、消费主义、人性贪婪与物化的尖锐批判……所以当看到年轻女性群体开始欣赏这部作品时,我由衷欣慰。”
哈伦坦承,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演的连环杀手贝特曼竟阴差阳错成为了某些人的崇拜对象。这与主创团队将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原著搬上银幕的初衷大相径庭——他们本意是打造“同性恋者对阳刚气质的讽刺寓言”。令创作者震惊的是,部分观众(尤其是华尔街精英群体)完全接收了错误信息。
“这始终让我困惑不已。”哈伦坦言,“我和编剧吉妮维尔·特纳(Guinevere Turner)从未预料到会受华尔街精英追捧,这绝非创作本意。是我们的表达失败了吗?其实克里斯蒂安的表演明明充满讽刺意味。”她进一步阐释:“作为同性恋者的特纳与我都很清楚,这是通过同性恋视角对男性气质的解构。埃利斯的同志身份让他能敏锐捕捉这些阿尔法男性间的暧昧仪式——这种特质在体育界、华尔街等崇尚极端竞争、标榜雄性力量的领域普遍存在。”
这部由贝尔搭档科洛·塞维尼(Chloë Sevigny)、贾斯汀·塞鲁克斯(Justin Theroux)、威廉·达福(Willem Dafoe)及杰瑞德·莱托(Jared Leto)等众星出演的影片,虽因其冷酷暴力呈现引发两极评价,但凭借极具魅力的主演与独特的cult气质,不仅票房表现不俗,更迅速成为邪典经典,被视作黑色恐怖喜剧的标杆之作。
日前有消息称,卢卡·瓜达尼诺(Luca Guadagnino)操刀的《美国精神病人》重拍版已进入剧本创作阶段。“剧本进展相当顺利”这位曾成功翻拍《阴风阵阵》(Suspiria)的导演表示。虽然新版贝特曼的选角尚属悬念——毕竟没有哪位年轻演员会轻易接演如此争议性的角色——但在瓜达尼诺这样擅长营造心理惊悚的导演手中,这个项目依然令人期待。
对此,原版影片中饰演蒂莫西·布莱斯的塞鲁克斯在接受采访时也表态支持:“听说他们组建了颇具创意的团队。通常我反对翻拍,但了解主创阵容后,我认为这可能成为佳作。或许现在正是重述这个故事的绝佳时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