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晰地记得自己购买过的每一张显卡。从开启装机生涯的性能羸弱的GeForce 6600(非GT版),到如今用来玩轻量级独立游戏都性能过剩的RX 7900 XTX,它们在我心中都占据特殊位置。虽然很幸运拥有能畅玩任何游戏的强力GPU,但即便没有,我也不会选择升级这代显卡。
英伟达(Nvidia)的RTX 5090令人印象深刻却定价过高;RTX 5070 Ti性价比更优但一卡难求;AMD的RX 9070 XT确实是当前市场相对出色的选择——作为支持弱势方的粉丝,我甚至希望你们购买它来迫使英伟达调整定价与AI战略重心……但我依然不建议你现在入手。
坦白说,这代显卡实在令人失望。以下是我选择观望的理由,或许你也该如此。
拒绝为英伟达的傲慢买单
尽管本文会批评多方,但英伟达最该被谴责。RTX 50系列的发布堪称PC硬件史上最灾难的案例之一。二十年来我撰写了无数揭露英伟达营销策略的文章,但这次就连他们自己过往的糟糕标准都显得相形见绌。
除了驱动问题、ROP单元缺失、供电接口熔毁、供货短缺和价格虚高之外,最令我愤怒的是其彻头彻尾的傲慢。CEO黄仁勋在2025年CES舞台上对粉丝信口开河:RTX 5090性能绝无可能达到RTX 4090的两倍;标榜“3843元人民币(约合549美元)实现4090性能”的RTX 5070不仅实际售价远超此数,性能更是天差地别——甚至RTX 5080都不敢声称超越4090。
当英伟达的主要利润来自AI、数据中心和与政府的密切合作时,游戏业务似乎已成弃子。本该重视游戏市场的他们,却让玩家沦为次要考量。
这代显卡的性能提升微乎其微:零星的双位数百分比增长,加上些许光线追踪改进。唯一实质升级DLSS 4仍是AI技术,仿佛游戏显卡只是训练AI的副产物。购买任何Blackwell架构显卡都是在纵容这种恶劣行径,是时候用集体抵制让RTX 50系列烂在黄牛手里了。
AMD显卡只是“勉强合格”
我对AMD抱有特殊感情,这个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000亿美元)的“弱势方”确实曾让RX 6900 XT逼近英伟达旗舰,Big Navi也几乎成功逆袭。但摘下粉丝滤镜后必须承认:AMD的光追表现始终疲软,开源FSR技术虽值得赞赏却难敌DLSS,定价策略更是自毁竞争力(比如仅比RX 7900 XTX便宜700元人民币的RX 7900 XT)。
RX 9070 XT是AMD久违的诚意之作:光栅性能强劲,光追差距缩小至代际之内,新增FSR帧生成技术。虽整体仍不及DLSS,但已足够好用——这本该是本代最值得购买的显卡。然而“足够好”远远不够:上市月余即陷入缺货涨价的恶性循环。当次世代主机售价不足3500元人民币(约合500美元)时,一张显卡却要价超7000元人民币(约合1000美元),这种畸形市场早该被修正。
显卡行业的独特困境
与其他硬件领域不同:3150元人民币(约合450美元)能买到旗舰CPU,1400-2100元人民币(约合200-300美元)即可获得高性能处理器;内存价格跌至史低,1TB PCIe 4.0固态硬盘仅售700多元人民币(约合100多美元);主板虽溢价但1400元人民币(约合200美元)内仍有佳选。
但显卡市场独树一帜的疯狂:如今最基础的1080p显卡都逼近2800元人民币(约合400美元),较首发价暴涨60%。当然,制造成本上升和关税政策都是客观因素——但贪婪是否也是推手?当AMD将三年前旗舰卡同等性能的产品定价千美元时,这种荒诞令人窒息。
这代显卡不值得升级
我清楚自己处于特权位置:不仅已拥有强力显卡,未来还能测试更强产品。但如果你只为满足游戏需求,我绝不会质疑你的消费选择。然而若能坚持,跳过这代才是明智之选。
AMD本应提供更成熟的帧生成与光追技术,英伟达的定价与夸大宣传更是令人不齿。整个显卡行业需要一场革新——而这场变革,只能通过玩家用钱包投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