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虽被赋予诸多用途——至少我们不断听到这样的宣传——但在臭名昭著(notorious)复杂的法律程序中,它或许能发挥积极作用。毕竟,若你即将面临自我辩护的处境,AI可能比你更能有效陈述论点。杰罗姆·德瓦尔德上月就在纽约州最高法院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可惜法官们对他这种技术创新的运用并不买账。

Cover Image

据美联社报道,德瓦尔德作为原告在劳资纠纷案中自我辩护时,因自觉言语含糊且容易口误,认为AI虚拟形象能比他更好地完成开场陈述。他最初尝试用“旧金山某科技公司的产品”生成自己的数字分身,但因时间紧迫最终使用了一个通用虚拟形象。法庭屏幕上出现的这位AI代理人被描述为“面带微笑、发型精致的年轻男性,身着纽扣衬衫与毛衣”。可惜预录视频刚开始播放,这个替身就露馅了。

当AI代理人用“恳请法庭允许,今日我以谦卑的自诉人身份面对五位尊贵的法官”开场时,法官曼萨内特-丹尼尔斯立即打断:“等等,这是本案律师吗?”她要求关闭视频后,德瓦尔德的解释“那是我生成的,不是真人”显然激怒了法官:“你在申请时就该说明这点,先生……我讨厌被误导。”德瓦尔德事后向美联社坦言:“法庭对此非常不满。”

这并非AI与法律服务首次交集。法律咨询初创公司DoNotPay(勿支付)虽提供AI法律助手服务,但去年因有效性验证不足遭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同样,新闻机构Channel 1(第一频道)去年展示的AI新闻主播概念视频也曾引发热议。

此次或许是AI虚拟形象首度现身美国法庭辩论——尽管连开场白都没能说完。考虑到诉讼程序常伴随高昂费用(人民币数万元),这对无力聘请优秀律师的群体本不失为可行方案。但此案表明,AI代理人要开创司法先例尚需时日。当前像ChatGPT这样的摘要工具或许已渗透司法系统用于处理复杂文件,但AI代表出庭的时代还未真正到来。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法庭 #虚拟形象 #法律创新 #劳资纠纷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