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们应当认识到,科技本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也能为恶所用,更能催生各种超出想象的道德灰色地带。人工智能(AI)同样如此——尽管在多数场景下,AI常被视作独立主体而非工具。但在处理复杂运算、海量数据归类及精密控制等特定领域,恰当的AI应用确实能创造巨大价值。机器学习发展的下一站,自然是探索如何助力人类学习,中国即将在这方面展开重要实践。

Cover Image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计划全面推动AI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应用,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材水平。这是国家强化教育体系、探索创新路径的宏观规划组成部分,目标是在2035年前建成“教育强国”。教育部认为,AI技术将有助于培养师生基本能力,并塑造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将从沟通协作等基础技能培养,逐步延伸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高阶能力塑造。

虽然校园AI听起来令人不安,但回归工具本质来看,其潜力不可小觑。即便美国也在推进类似计划(尽管他们总把“AI”误称为“A1”)。只要应用得当,AI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凭借处理海量数据、识别有效模式的能力,可构建更具弹性的教育体系,灵活适应学生需求。

AI的滥用通常出现在创意领域或监管缺位时。当前主流AI语言模型的设计逻辑是预测语句中最可能的词汇,而非提供精准信息,这导致其时常出现“自信满满的错误”。若仅作为参考工具本无大碍,但人们往往盲目采信这些结果,最终造成信息混乱。

因此教育领域应用的AI必须具备定制化和透明性。由教育专家训练、持续接受监督调整的专用AI系统,确实能为校园注入活力。但问题在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短期内能否开发出符合这种高标准的教育AI,仍值得商榷。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教育改革 #中小学 #个性化教学 #创新培养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