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被公认为影史最佳青少年题材电影之一,这部1985年问世的经典之作早已超越时代局限。它不仅定义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代人,更持续影响着后世观众。在当今好莱坞痴迷于开发成熟IP的背景下,这样一部标杆作品本应是翻拍的理想选择,但主演莫莉·环沃德(Molly Ringwald)指出,这部深深扎根于时代背景的电影已无法被复刻——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种族构成过于单一。
在芝加哥C2E2漫展上,《早餐俱乐部》全体主演时隔40年首次重聚。环沃德与搭档演员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Emilio Estevez)、贾德·尼尔森(Judd Nelson)、安东尼·迈克尔·豪尔(Anthony Michael Hall)和艾丽·西蒂(Ally Sheedy)共同坦言:影片缺乏多样性正是当今难以翻拍的关键。这位女演员强调,这部作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探讨的议题已无法契合当代观众的普遍关切。
“我个人反对翻拍这部电影,它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虽然至今仍能引发共鸣,但我更支持创作受经典启发、同时反映当代现实的新作品。”环沃德解释道,“这部影片呈现的几乎全是白人群体,看不到多元族裔的身影,也完全不涉及性别议题。这样的设定已经无法代表当今世界。”
约翰·休斯(John Hughes)作为80年代青年文化的代言人,拥有与年轻群体平等对话的罕见天赋。他创作的《十六支蜡烛》(Sixteen Candles)、《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古怪科学》(Weird Science)等作品皆成不朽经典。虽然近年来学界注意到其作品普遍存在种族单一性问题,但观众更看重其中真诚的情感表达——这正是跨越种族性别的观众至今仍热爱休斯作品的根本原因。
由休斯自编自导的《早餐俱乐部》讲述了五个分属不同校园阶层的青少年,在周六留校期间从对立到理解的故事。这部成本仅720万元人民币(约合100万美元)的作品最终斩获3.7亿元人民币(约合5150万美元)全球票房,烂番茄新鲜度保持86%。影片上映时,五位主演被《纽约》杂志冠以“新鼠党”(Brat Pack)称号,这个带有争议的标签却无形中助推了影片在目标观众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