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准备测试我们GPU基准测试体系时,意外发现Steam正在为《Control Ultimate Edition》(《控制:终极版》)下载一个2.4GB的新补丁。这款游戏在发布近四年之后还能获得更新,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那么,这款游戏为何会在这么久之后还推出补丁呢?经过一番调查,我发现这次更新的内容相当丰富,新增了对DLSS 3.7的支持,同时为光栅化和光线追踪模式都增加了超高质量设置,还有一些其他额外功能。不过,对于AMD和英特尔用户来说,可能有些遗憾,因为这次更新依然没有官方的FSR或XeSS支持。
最让我关注的是更新中提到的一句话:“新增了超高质量光线追踪预设,该预设可增加每像素的光线数量并提高时间稳定性。”更新完成后,我启动游戏,果然发现新增了许多设置选项。以前,《Control》在标准渲染和光线追踪方面最高只支持“高”设置,而现在,每个模式都新增了“超高”设置,进一步提升了多个图形选项。
新的超高质量设置将远物体细节(LOD)、纹理分辨率、纹理过滤和体积光照的级别各提升了一级。原来的“高”选项现在升级为“超高”,而之前的“超高”纹理分辨率设置则提升为“最大”(Max)。对于光线追踪选项,“高”和“超高”预设都启用了相同的项目,包括光线追踪反射、透明反射、间接漫反射光照、接触阴影以及碎片效果。唯一的区别是新增了一个光线追踪采样数选项,“高”预设为1,“超高”预设为3,最大值为8。
那么,这些超高质量图形选项对图像质量和性能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在“高”、“超高”以及每像素8个光线追踪采样的设置下分别截取了三张截图。从结果来看,大部分变化都比较微妙。然而,超高质量设置对性能的影响却相当明显。我们还没有测试大量不同型号的GPU,但以当时测试平台中的Radeon RX 9070 XT为例,其性能从旧“高”设置下的40.2帧每秒(FPS)下降到了新“超高”设置下的24.3帧每秒。如果将光线追踪采样数增加到8个,性能会进一步下降,游戏运行速度仅为12帧每秒。有趣的是,在这次更新之前,《Control》在“高”设置下的运行速度为44.1帧每秒,这意味着更新后性能下降了9%。
但这只是AMD的一块显卡,对吧?毕竟这款游戏在发布时是Nvidia力推的作品,也是展示光线追踪(RT)如何提升游戏视觉效果的标志性案例之一。为了进行对比,我们不妨再测试一款Nvidia的显卡作为参考。为了尽量保持公平,我们选择了新的RTX 5070 Ti。RTX 5070 Ti在4K分辨率下运行旧版本游戏的“高”设置时,帧率为47.5帧每秒。而在运行新版本游戏并使用相同设置时,帧率下降到了46帧每秒,降低了3%,这并不像AMD显卡所经历的那样大的降幅。将设置提升到超高质量预设时,性能下降到29帧每秒,降幅为37%,这也不像AMD显卡的40%降幅那样严重。如果使用每像素8个光线追踪采样,性能会进一步降低,降至15.6帧每秒,这比AMD显卡的降幅略好一些,但无论是AMD还是Nvidia的显卡,在4K分辨率下使用最高设置时都无法流畅运行游戏。不过,Nvidia的DLSS技术支持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在超高质量预设下使用质量模式时,帧率可达55.7帧每秒。
从图像质量来看,无论是AMD还是Nvidia的显卡,新版本都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有所提升,这还是在相同的“高”设置下。因此,如果引擎现在能够更好地渲染图像,性能略有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许这只是我的主观感受,因为我没有进行完全相同的对比,但新版本的游戏似乎在边缘闪烁方面有所减少。
然而,这次更新也遗漏了一些内容。首先,依然没有FSR或XeSS支持。我本希望Remedy能够为其他放大技术提供支持,因为虽然修改包可以作为一种临时解决方案,但原生支持会更好。不过,不仅仅是AMD和英特尔被忽视了。尽管《Control》现在支持DLSS 3.7的放大功能,但没有帧生成支持。当然,现在已经有DLSS 4,也许可以通过Nvidia应用程序覆盖来启用,但帧生成和MFG仍然不可用。例如,DLSS 4的《变形金刚》运行速度为50.3帧每秒,比旧的CNN模型慢10%。
总的来说,这次更新虽然不会彻底改变《Control Ultimate》,但在一款接近五年的老游戏中看到这样的更新还是令人欣慰的。可能背后还有其他动机,因为有传言说《Control 2》即将发布。2025年游戏开发者大会(GDC 2025)将于下周举行,也许到时我们会听到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