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中国关于评估CPU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国家报告揭示了华为(Huawei)旗下全资芯片子公司海思(HiSilicon)的一款从未亮相的SoC(系统级芯片)——麒麟X90(Kirin X90)。从背景来看,这款SoC与其他服务器处理器的对比表明,它可能成为2019年发布的鲲鹏920(Kunpeng 920)设计的继任者。需要澄清的是,报告并未透露该芯片的制程技术、规格或具体用途等重要细节。然而,华为长期以来在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上使用相同的底层架构,据报道,该公司将于4月推出一系列搭载自研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的新型笔记本电脑。
麒麟系列SoC主要用于华为的移动设备,在美国实施制裁后,这些芯片对中国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的目标愈发重要。麒麟9000S、麒麟9000S1和麒麟9010是华为首批基于中芯国际(SMIC)7纳米工艺、采用自研基于Arm架构的泰山内核(Taishan cores)的芯片。最新的麒麟9020芯片搭载于华为Mate 70系列,基于泰山V120内核,在Geekbench单核性能测试中可与AMD的Zen 3内核比肩。
相比之下,华为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部门近年来相对低调,自2019年以来一直未有新的鲲鹏SoC设计问世。尽管麒麟X90的名字看似不同,但它可能是鲲鹏系列的继任者,尤其是考虑到华为计划下月推出一款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AI PC”。这款芯片可能采用中芯国际的7纳米工艺,搭载基于Armv8或Armv9架构的泰山V120内核,这些技术不受美国贸易禁令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与龙芯(Loongson)基于MIPS或龙芯架构的芯片不同,鲲鹏内核采用定制的Arm架构,理论上应具备更广泛的兼容性。然而,操作系统和软件支持的不足一直是这些处理器的软肋。在移动端,华为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与麒麟SoC的配合相对良好。随着即将推出的笔记本电脑预计也将基于鸿蒙操作系统,麒麟X90在软件方面的瓶颈有望得到解决。
与智能手机相比,笔记本电脑的软件生态系统有所不同,包括需要开发者移植的专用应用程序。此外,即使是鸿蒙操作系统上的通用移动应用程序,也需要重新设计用户界面(UI)以实现与笔记本电脑的最佳整合。
与之前的迭代类似,华为可能会将其设计延续到桌面和服务器领域。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推测成立,华为在定制硬件和软件整合方面的努力可与苹果(Apple)的硅基MacBook相媲美。然而,其性能和可靠性仍有待观察。如果4月发布的传言属实,我们有望很快获得华为提供的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