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着重展示了热播剧《离职》剪辑团队如何依托自家硬件设备完成创作的全过程。总剪辑师杰弗里·里奇曼(Geoffrey Richman)的工作配置尤为引人注目:主力使用iMac台式机,通过远程连接调用Mac mini,外出则携带MacBook Pro与iPhone进行移动办公。

Cover Image

这套生态系统展现出惊人的协同效率。里奇曼描述道:“笔记本操作与桌面端完全同步,即使在酒店房间用手机记录的灵感,第二天就会自动出现在工作室的备忘录里。”当需要在执行制片人本·斯蒂勒(Ben Stiller)办公室工作时,他只需登录账户即可立即获取全部工作进度。

苹果着重强调了设备间的流畅协作:剪辑师能在九宫格界面上实时预览九个摄像机位,通过多机位片段同步筛选70个不同视角。在军乐队场景等复杂段落中,这种即时切换功能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里奇曼特别提到:“用iPhone输入文字构思时,就像在与iMac进行脑波同步。”

然而当话题触及核心剪辑软件时,苹果展示出了微妙回避态度。虽然用整段篇幅详述了精确到帧的声画匹配技术,但在关键段落仅以一句“行业标准视频编辑软件”轻描淡写带过。实际情况是,创作团队自始至终使用的均是专业影视领域主流的Avid系统,而非苹果自家研发的Final Cut Pro。

这种选择暴露出苹果在专业软件领域的尴尬处境。曾几何时,Final Cut Pro凭其革命性非线性剪辑功能被好莱坞广泛采用。但2011年发布的Final Cut Pro X进行了颠覆性改版,初期版本关键功能缺失导致大量专业用户转投其他平台。尽管后续版本不断完善,但行业信任度至今未能完全恢复。

值得玩味的是,《离职》制片团队透露Apple TV+给予的创作自由度堪称业界罕见。本·斯蒂勒证实苹果从未对剧集内容提过修改建议,这种完全放权的模式恰是吸引顶尖人才的关键。或许正因如此,即使苹果建议改用Final Cut Pro也不会遭遇强烈反对——但历史经验表明,影视行业对工具稳定性的执着远超出普通用户的想象。


文章标签: #苹果 #影视剪辑 #FinalCutPro #Avid #生态系统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