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网络附加存储设备以紧凑时尚的造型提供数据存储方案,但在目标市场的绝大多数网络环境中,全固态硬盘配置显得并非必要。

Cover Image

工业设计革新

初代N1的诞生标志着领克加(LincPlus)对传统NAS设备形态的突破尝试。不同于需要隐藏在机柜中的臃肿黑箱,N1凭借类似游戏主机的前卫造型成功打破常规。作为继任者的N2进一步优化设计:机身尺寸为209.8mm(宽)x 151.9mm(深)x 40mm(厚),不含硬盘仅重794克,采用黑色顶盖与银色底座的撞色搭配,配合正面LED灯带营造出强烈科技感。这种突破传统的造型使其能自然融入现代家居或办公场景。

接口配置升级

机身背部接口布局包含:

  • 10Gbps USB-C

  • USB 3.2 Gen2 Type-A

  • 双USB 2.0 Type-A

  • HDMI 2.0音视频输出

  • 3.5mm音频接口

核心升级在于网络端口:从N1的2.5GbE提升至10GbE以太网,配合四组M.2 2280 NVMe硬盘位(支持PCIe 3.0x4)和双2.5英寸SATA扩展位,为专业用户提供充足带宽。但受限于PCIe通道分配,SSD阵列仅能发挥10GbE网络70%的传输潜力。

硬件性能解析

处理器从N1的赛扬N5105升级为采用Intel 7工艺的N100(四线程/3.4GHz),搭配板载16GB LPDDR5内存。实测数据显示:在Docker中运行Plex转码(四路并发)并进行大文件传输时,整机峰值功耗仅20W,待机功耗11W。虽然支持虚拟机与容器技术,但多任务处理时性能余量不足——添加Radarr/Sonarr后并发转码能力会下降至三路。

存储方案争议

采用128GB eMMC存储固件的设计虽然保障了系统稳定性,但限制了用户自主升级空间。更大的争议在于全固态方案:虽然SSD能带来极致响应速度(实测延迟低于2ms),但存储密度成本远高于机械硬盘——同价位下HDD容量可达SSD的4-8倍。对于需要大容量存储的普通用户而言,通过USB-C外接HDD虽能解决容量问题,却违背了设备设计的初衷。

软件生态适配

预装的UnRAID系统提供一年免费授权(后续年费49美元起),支持Docker容器和虚拟机部署。我们更推荐用户切换至开源的TrueNAS系统以获得长期支持。实测显示,在2.5GbE网络环境下,实际传输速率能稳定维持在280MB/s左右,完全满足中小型企业日常需求。

购买建议

早期用户可通过Kickstarter以309美元(约合人民币2230元)预购,产品将于四月开始发货。需要注意的是:10GbE网络设备目前普及率仍然较低,且该机型缺乏PCIe扩展能力,使其在专业级与SOHO市场之间的定位稍显尴尬。若更注重存储扩展性,建议关注同期发布的S1机型。

综合评价

优势:

  • 突破传统的工业设计语言

  • 出色的能效表现(20W峰值/11W待机)

  • 合理的SSD存储性价比

不足:

  • 全固态方案适用场景受限

  • 10GbE网络支持实用性不足

  • 处理器性能存在明显瓶颈

最终评分:★★★☆(3.5/5)

该设备适合追求极致响应速度且预算充足的用户,但对存储密度有要求的消费者建议保持观望态度。


文章标签: #网络存储 #领克站 #全固态 #性能 #设计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