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导演能像托德·索伦兹(Todd Solondz)这样将角色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他镜头下那些古怪却真实的电影人物,始终在承受命运的全方位碾压——孤独、背叛、性侵、自杀甚至恋童癖。索伦兹的故事总是朝着令人愈发不安的方向发展,不断触碰禁忌的边界,特别是在其经典独立电影《欢迎光临娃娃屋》中塑造的里程碑式角色道恩·维纳(Dawn Wiener)。当观众在2004年那部被严重低估的《回文》(Palindromes)中再次见到维纳家族时,道恩已死于自杀,而13岁女主艾薇瓦(由八位不同演员共同诠释)正在葬礼现场——这个离家出走渴望成为母亲的少女,构成了全片最具冲击力的叙事核心。

Cover Image

与《欢迎光临娃娃屋》的广泛赞誉和《幸福》的争议性不同,《回文》当年收获的评价严重两极分化(直到二十年后4K修复版面世,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这部作品的卓越价值)。对于索伦兹而言,这是段艰难时期。“我发现自己对那些引发争议的作品保护欲最强,”导演坦言道,“就像所有创作一样,我将全部情感都倾注在这些角色的命运里。否则创作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位特立独行的电影作者补充道:

“在剧本创作时,我必须成为每个角色并与他们建立联结——这本就是导演职责的一部分。如果背离了角色的真实性,整部电影就会失去根基。”

索伦兹对道恩·维纳的钟爱如此深切,以至于十二年后在冷门佳作《维纳狗》中彻底改写了这个角色的命运轨迹。“那是为这个家族、这个角色探索可能性的一次尝试。但在我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另一种设想——通过《维纳狗》,我终于展现了更具希望、甚至带有浪漫色彩的结局,与《回文》中阴郁的收尾形成强烈反差。”

谈及维纳家族,已故的杰出演员马修·费伯(Matthew Faber)在《回文》中重现了《欢迎光临娃娃屋》里马克·维纳的形象,他在第三幕的独白成就了影史最具震撼力的场景之一。“马修总是以惊人的专注力投入角色,”索伦兹在访谈中追忆道,“他为角色注入了真实的灵魂。得知他长期受病痛折磨最终离世,我感到无比痛心。”

“在混乱年代活出自我”

《回文》公映二十年后,这个曾被视作离经叛道的故事,在当下充满末世感的时代竟显露出惊人的预言性。“有趣的是,二十年前人们认为小布什执政时期已是社会割裂的顶点,”索伦兹剖析道,“如今回望,那竟像是纯真年代。无论是身处皮诺切特统治下的智利,还是未来可能的美国,核心命题始终是:你能否超越时代政治的桎梏,活出自己的人生?这是每个个体都要面对的终极挑战。”

对于影片在当今时代的观看体验,索伦兹表示:“值得庆幸的是我完成了创作并度过了艰难时期。世界确实改变了,但这部电影在当下的语境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事实证明他确实所言非虚。


文章标签: #独立电影 #禁忌题材 #维纳家族 #社会预言 #角色塑造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