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报告揭示了一个有趣现象:尽管社交媒体围绕《白雪公主》掀起文化争议浪潮,普通观众的实际观影选择却呈现出超越政治立场的平衡状态。这部迪士尼翻拍作品在美国共和党支持者居多的红州与民主党大本营蓝州市场均获得稳定表现,数据显示网络世界的喧嚣并未显著影响院线消费决策。
根据EntTelligence(恩特泰理斯)通过Deadline发布的票房分析,该片在红州影院的表现意外优于同类家庭/动画电影,贡献了40%的票房和43.5%的观影人次。虽然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蓝州城市贡献了60%票房收入和56.5%观众人次(总计310万),但这更多与全美影院地理分布特点相关。EntTelligence首席战略官史蒂夫·巴克(Steve Buck)特别指出:"红州院线不仅没有抵制这部争议作品,其票房表现反而超出同类型影片平均水准。"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瑞秋·泽格勒(Rachel Zegler)出演白雪公主的选角争议,意外转化为特定观众群体的吸引力。拉丁裔/西班牙裔观众占比达到30%,仅次于43%的白人观众群体。该片在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凤凰城等拉丁裔聚集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佛罗里达州布埃纳维斯塔湖AMC迪士尼之泉影院(红州区域)超越加州洛杉矶旗舰影院的票房成绩,都印证了这种市场错位效应。
首周末43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引发业界不同解读。相较迪士尼过往经典翻拍作品,《灰姑娘》(6,170万)、《沉睡魔咒》(6,940万)到近年《美女与野兽》(1.74亿)、《小美人鱼》(1.18亿)的辉煌战绩,这个数字确实略显暗淡。但若横向对比2025年新片表现,《白雪公主》仍以微弱差距紧随《美国队长:美丽新世界》(Captain America: Brave New World),位居年度开画亚军。更值得注意的是,其观众人次甚至超过前一周票房前五影片总和,这种矛盾现象凸显出儿童观众群体与网络舆论场的割裂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市场轨迹与2019年《小飞象》真人版(首周末4600万)高度相似,这或许解释了迪士尼近年将《匹诺曹》《彼得潘与温蒂》等翻拍项目直接投放流媒体的战略调整。正如Deadline分析所指出的:"迪士尼经典IP的市场溢价能力正在系统性衰退",这个趋势在疫情前已现端倪。
这部投资巨大的作品最终为行业提供了关键启示:在政治立场日益极化的社会环境下,儿童观众通过购票行为展现的市场选择,反而成为最具参考价值的行业风向标。当网络空间的争论声浪与院线消费数据形成鲜明反差时,从业者更需要清醒认识到:银幕前的真实观众,才是决定文化产品命运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