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一直以引领科技潮流著称,而近期有传闻称,苹果正在对iOS 19和macOS 16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更新。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这将不是苹果第一次在设计上引发用户的激烈讨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重大的设计变革往往会引发两极分化的反应,但最终都会被用户接受。
macOS的变革之路
对于Mac用户来说,这种设计上的大动作并不陌生。2020年,苹果推出了macOS Big Sur,这是一次彻底的变革,以至于它被命名为macOS 11,这距离上一次系统命名的变化已经过去了20年。尽管macOS Big Sur在外观上仍然保留了Mac的影子,但它引入了许多新的设计元素,比如圆角设计、全新的Dock和菜单栏,甚至还从iOS引入了控制中心。此外,苹果还推出了Catalyst应用,让iPhone应用能够在Mac上运行。
然而,这一改变也引发了争议。许多人认为,苹果是在将iOS和iPadOS的设计风格强行移植到Mac上。对此,苹果分析师丹尼尔·埃兰·迪尔格(Daniel Eran Dilger)曾指出,与其抱怨Mac的变化,不如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多年来,Mac获得的资源相对较少,因为iPhone和iPad的市场潜力更大。
macOS Big Sur的改变虽然看似微小,但每一个细节都引发了用户的关注。比如,它引入了半透明的菜单栏和控制中心,这在某些情况下会让用户难以阅读。尽管如此,苹果依然大胆地推出了这些新设计,并且在后续版本中不断优化。比如,壁纸的色调变得更加柔和,控制中心也变得更加可定制。如今,macOS Sequoia明显继承了Big Sur的设计理念,而不是更早的Mac OS X。
iOS的蜕变之旅
与macOS相比,iOS的变革则更为彻底。自2007年iPhone首次发布以来,iOS的设计风格一直延续了多年,并且被后来的智能手机广泛借鉴。然而,2013年iOS 7的发布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这次变革的背后,是苹果内部的一次重大人事调整。2012年,iOS负责人斯科特·福斯托尔(Scott Forstall)因拒绝签署关于Apple Maps的道歉信而被解雇。此后,乔纳森·伊夫(Jony Ive)和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接替了他的职位。伊夫以其对极简主义设计的偏爱而闻名,而iOS 7的发布正是这种设计理念的体现。
在iOS 7之前,苹果的设计风格是拟物化,即通过模仿现实中的物体来设计应用图标,让用户更容易理解操作方式。比如,日历应用的设计就像一本皮革封面的笔记本。然而,随着用户对这种设计的逐渐熟悉,拟物化风格逐渐显得多余。于是,iOS 7彻底摒弃了拟物化设计,转而采用扁平化风格。这一改变引发了用户的强烈反应,有人称赞其简洁美观,也有人认为它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不过,市场对iOS 7的接受程度却出乎意料地高。据数据分析公司Topsy的统计,iOS 7发布后的24小时内,就有18%的iOS设备完成了更新,这一速度甚至超过了iOS 6的14.8%。这表明,尽管设计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用户对新系统的接受度依然很高。
iOS 7的变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它还引入了许多深受用户喜爱的新功能,比如控制中心、AirDrop以及支持多页的应用文件夹。这些功能的出现,让iOS 7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外观更新,而是一次全方位的系统升级。
设计变革的延续与演变
尽管iOS 7和macOS Big Sur的变革引发了诸多讨论,但苹果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以iOS为例,2017年iPhone X的发布带来了全新的交互方式。由于去掉了Home键,苹果引入了新的手势操作,而控制中心的位置也从屏幕底部移到了右上角。这一改变虽然看似微小,但却让用户体验更加流畅。
如今,iOS和macOS的设计风格已经深入人心。尽管iOS在2013年之后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设计,但它的设计理念依然在不断优化。比如,控制中心的界面变得更加清晰,半透明背景被去除,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操作。
未来展望
如果传闻属实,iOS 19和macOS 16将再次迎来一次重大变革,那么这将是苹果设计史上又一次大胆的尝试。无论是引入visionOS的设计元素,还是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交互方式,苹果都将继续引领科技行业的设计潮流。
从macOS Big Sur到iOS 7,苹果的每一次设计变革都充满了争议,但最终都被用户所接受。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正如《纽约时报》在2013年所说:“普通用户并不关心所谓的科技影响者怎么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产品的实际体验。”无论设计风格如何变化,只要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苹果的设计理念就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