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费因斯在本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感到失望,他备受赞誉的电影《秘密会议》(Conclave)在几个重要奖项上输给了埃米莉亚·佩雷斯的《粗野派》(The Brutalist)和《阿诺拉》(Anora)。然而,好莱坞颁奖季的这一重要夜晚对《秘密会议》在孔雀台(Peacock)的复兴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该平台上线两个多月后,《秘密会议》直接跃居流媒体排行榜首位。
尽管费因斯和其他《秘密会议》的提名者——包括电影本身在最佳影片类别中——如果能带走一两个小金人会更开心,但随着人们纷纷去查看这部电影究竟有何魅力,电影在流媒体上的复兴无疑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安慰奖。
改编自罗伯特·哈里斯的畅销小说,《秘密会议》确实赢得了其被提名的奥斯卡奖项之一——最佳改编剧本。影片讲述了由费因斯饰演的洛梅利红衣主教监督新教皇选举的故事,这一选举是在现任教皇突然去世后进行的。这部电影被描述为观看一群男性投票时最紧张的体验,因为仪式化的决策过程变成了一场隐藏议程和权力博弈的斗争。
导演爱德华·贝尔格(Edward Berger)在整部电影中营造了大量紧张感和悬念,费因斯在斯坦利·图齐(Stanley Tucci)、约翰·利思戈(John Lithgow)、伊莎贝拉·罗西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等人的有力支持下,奉献了他最伟大的表演之一。这一成就反映在烂番茄网站上高达93%的番茄表评分和86%的爆米花指数上。
拉尔夫·费因斯的奥斯卡之路遭遇了奇怪的挫折。尽管阿德里安·布罗迪(Adrien Brody)凭借在《野蛮人》中极具个人色彩的角色赢得了最佳男主角奖——而该片本身在最佳影片奖上被《阿诺拉》击败——但在活动之前,选民公布的匿名选票揭示了一个可能在一开始就结束费因斯获奖机会的意外误解。
据一些选民称,他们没有投票给费因斯,是因为错误地以为他之前已经赢得过奥斯卡奖,因此转而投票给布罗迪。尽管费因斯曾在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和1996年的《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中获得提名,但他分别输给了汤米·李·琼斯(Tommy Lee Jones)和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更令人困惑的是,布罗迪此前曾凭借在《钢琴家》(The Pianist)中的角色赢得过最佳男主角奖。
今年的许多奥斯卡奖项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五大主要奖项。尽管布罗迪一直是最佳男主角的热门人选,但米基·麦迪逊(Mikey Madison)赢得最佳女主角奖和《阿诺拉》获得最佳影片奖并非意料之中的结果,但它们都当之无愧。2025年奥斯卡颁奖礼大多是属于黑马的一夜,大制作的商业大片被预算仅为同行几分之一的几部关键电影击败。尽管费因斯本可以成为其中之一,但在当晚,他终究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