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TC 2025大会结束,英伟达(NVIDIA)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AI芯片战略布局。最新行业信息显示,Blackwell Ultra产品线和维拉·鲁宾(Vera Rubin)架构正以超常规速度进入市场,这种快得令人窒息的更新节奏被业内视为对竞争者的全面压制。
行业分析师丹·尼斯特德(Dan Nystedt)指出,这家AI芯片巨头正在将产品量产周期压缩至六个月。回顾五月台北国际电脑展,黄仁勋(Jensen Huang)宣布加快架构更新速度的决策已显露端倪——原本相隔一年的新架构发布周期被直接缩短一半。尽管第四季度推出的Blackwell GB200 AI服务器宣称"限量供应",但实际暴露了供应链存在的隐患。
这场技术竞赛并非没有波折。Blackwell架构刚推出就面临良品率不足的问题,供应链一度停滞的困境迫使CEO公开承认设计缺陷。直到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富士康(Foxconn)等代工厂提升产能,供应链才逐渐恢复正常。但就在行业稍作喘息时,英伟达又宣布将在2025年下半年量产Blackwell Ultra GB300系列。
值得关注的是GTC 2025亮相的维拉·鲁宾(Vera Rubin)架构。原本2026年底发布的计划可能提前半年:由于SK海力士(SK Hynix)计划在2025年第三至第四季度量产HBM4存储芯片,这为英伟达在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新架构,甚至可能在今年底进行小规模试产创造了条件。目前全球主要存储厂商中,只有英伟达明确表示将率先采用这项新技术标准。
在这场AI芯片竞争中,英伟达的战略意图逐渐明朗:通过架构快速更新迫使行业持续升级,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自超威半导体(AMD)发布Instinct MI300系列以来,算上Hopper架构,英伟达已连续推出三代产品。这种"以战养战"的策略既可能透支AI供应链的潜力,也可能正是黄仁勋精心策划的商业布局。
正如这位CEO那句耐人寻味的宣言:"买得越多,省得越多(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save)",英伟达能否通过非常规速度持续领跑AI领域仍需观察。但可以预见的是,当存储巨头与芯片设计商的技术路线形成共振,整个AI产业都将被卷入这场加速变革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