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接近病毒尺寸的纳米级像素单元,其直径仅约90纳米。浙江大学最新研究显示,这种被称作"全球最小LED"的钙钛矿纳米发光二极管(nano-PeLED)可实现每英寸127,000像素的超高密度显示阵列。现有微型LED技术在像素尺寸低于10微米时会出现效率急剧下降的问题,而这项突破性技术为解决显示领域的微型化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尤其为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系统升级带来重要突破。

Cover Image

该技术由浙江大学联合剑桥大学的多学科团队共同研发,其核心突破源自对钙钛矿材料的创新应用。这种因高效太阳能电池而闻名的半导体材料,首次被成功应用于制备纳米级发光器件。研究团队指出,钙钛矿基微纳发光二极管(micro/nano-PeLED)在超微型像素制造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相较于传统LED工艺更具成本效益、光电转换效率更高,且能实现更极致的微型化。浙江大学赵宝丹教授强调:"当前AR/VR设备使用的III-V族半导体微型LED技术虽处于行业尖端,但10微米的像素尺寸瓶颈制约了分辨率提升,这正是钙钛矿技术能实现突破的关键领域。"

在制造工艺方面,研究团队开创性地规避了传统光刻技术对钙钛矿材料的损伤问题。论文共同作者连亚潇解释:"我们通过逆向工程思路,将图形化加工转移到其他功能层进行处理,从而完整保留了钙钛矿材料的光电特性。"相关技术方案已发表于《自然》期刊。

为实现技术转化,研究团队与杭州灵汐科技(LinkZill)展开深度合作,利用其薄膜晶体管(TFT)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型显示驱动系统。目前已成功研制出首款主动矩阵式微型钙钛矿LED显示屏原型,该设备通过集成TFT背板驱动系统,已具备动态显示复杂图像与视频内容的能力。


文章标签: #纳米LED #钙钛矿 #ARVR #显示技术 #浙大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