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斯·罗根(Seth Rogen)近期凭借风格鲜明的新讽刺剧《制片厂》(The Studio)获得广泛关注,这部被评论界视为转型之作的剧集,标志着其从《太坏了》(Superbad)、《世界末日》(This Is the End)等早期大麻喜剧向更成熟喜剧形态的跨越。如果说《制片厂》展现了罗根的艺术突破,那么詹姆斯·基奇(James Keach)执导的纪录片《悉心照料》(Taking Care)则揭示了这位喜剧演员真实的人生故事——该片以罗根妻子劳伦·米勒·罗根(Lauren Miller Rogen)为主角,真实记录了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重塑这对伴侣的生活轨迹。
二十多岁时相遇的罗根夫妇,在人生早期便遭遇重大考验:劳伦的母亲阿黛尔·米勒(Adele Miller)在55岁时确诊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这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在确诊五年后逐渐失去基本生活能力。曾执导《葛伦·坎贝尔:我仍是我》(Glen Campbell: I'll Be Me)等阿尔茨海默病题材纪录片的基奇,用镜头记录下这对夫妇的抗病历程。通过他们创立的“慈善欢笑”(Hilarity for Charity)组织,两人长期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筹款,最终与导演合作在苹果TV等平台推出这部作品。
“我的合作伙伴南希·林恩(Nancy Lynn)通过光明焦点基金会结识了‘慈善欢笑’的邦妮·沃特尔斯(Bonnie Wattles)。”基奇向媒体透露创作背景时表示,“他们看过我之前的作品,认可我对这个疾病的深入认知。”导演特别强调:“劳伦坚持要求影片必须直面疾病的不可治愈性和残酷本质,同时完整呈现整个家庭共同抗争的过程。”
影片问世正值特殊时期——当医疗科研经费面临削减压力时,基奇对此表达明确担忧:“削减高校科研拨款是短视行为,将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造成灾难性影响。”
《悉心照料》不仅记录了疾病的破坏性,更细腻呈现了罗根夫妇十年间“携手穿越风暴”的情感联结。“从恋爱初期就共同承担照护责任,这种经历非常罕见。”基奇谈及未公开影像时感慨,“当观众看到劳伦母亲病情恶化的真实记录,就会理解他们为何要警示年轻一代:若不提前掌握照护技能,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导演特别指出这个中产家庭案例的启示性:“影片诚实地展现经济条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应对选择。但真正令人震撼的是,在家人都深陷这场持久战时,他们的婚姻关系反而愈加牢固。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将个人苦难转化为创立慈善组织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