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四年的谈判与筹备,英特尔与SK海力士价值88.5亿美元的NAND闪存业务交易于本周正式完成最终交割。根据Digitimes披露的细节,SK海力士在3月27日完成19亿美元尾款支付后,将完整接收英特尔相关知识产权及技术团队,这标志着2020年启动的战略收购计划圆满收官。
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的文件可以看到关键时间节点:“2025年3月27日,本次交易完成第二阶段交割。扣除特定调整项后,英特尔在第二阶段获得约19亿美元对价。”这项历时五年的交易分为两个战略阶段:2021年首阶段交易中,SK海力士斥资66.1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大连NAND闪存制造基地及其SSD业务单元,并成立Solidigm公司专门运营企业级SSD业务。但当时交易范围仅包含实体资产与现成业务模块,技术研发体系与核心专利仍由英特尔掌握。
在此期间,英特尔仍保有NAND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团队的控制权,导致Solidigm在技术联合开发与研发协同方面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本次调整后的19亿美元尾款支付(原定金额为22.4亿美元),SK海力士终于完整获取包括专利组合、研发体系及技术人员在内的全部技术资产。英特尔官方发言人向Tom's Hardware证实,此次交割“显著优化了英特尔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成为整合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英特尔长期深耕浮栅型闪存技术,其培育的Solidigm团队目前仍延续该技术路线,旗舰产品线采用高耐用性的3D QLC存储方案。而SK海力士主力研发方向是电荷捕获型闪存(CTF)。行业分析师认为,短期内SK海力士可能采取双轨并行策略:在消费级市场延续原有技术优势,在企业级存储领域发挥Solidigm的技术特长。不过长期来看,技术平台的统一整合将是降低运营复杂度的必然选择。
通过吸纳英特尔企业级SSD部门组建的Solidigm,为SK海力士打开了通向高端存储市场的新通道。尽管面临技术整合的挑战,但此次收购明显强化了其在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领域的竞争力。随着第二阶段交易的完成,双方此前签订的NAND晶圆代工协议也正式终止。监管文件明确记载:“伴随第二阶段交割完成,各方于首次交割时签订的NAND晶圆制造销售协议即告终止。”这标志着两家科技巨头在存储业务领域的战略重组最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