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展示1X科技AI团队与英伟达(Nvidia)硬件实验室合作的视频中,这款备受瞩目但仍处于研发阶段的Neo Gamma人形机器人向英伟达CEO黄仁勋赠送了由加州服装品牌ERL打造的铆钉皮夹克。夹克背面以金属铆钉拼出的英伟达标志虽引人注目,但双方的合作目标显然超越了时尚领域——他们正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应用前景。作为专注工业及家庭场景机器人开发的企业,1X科技(前身为挪威Halodi Robotics)在2023年完成品牌升级后,正加速与科技巨头的战略合作。
1X科技AI副总裁Eric Jang透露:“我们与英伟达都致力于将通用人形机器人变为现实。通过交流Neo Gamma自主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幅缩短其进入家庭的时间线。”尽管机器人献礼环节的时尚品味见仁见智,但最新披露的博客内容更具实质意义:在合作第一阶段,双方团队已为黄仁勋的GTC 2025主题演讲准备了自主演示,成功让Neo Gamma完成餐具收纳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曾让机器人在真实家居环境中接受为期一周的受监督轻量家务训练——这种需要监督的工作状态,或许会让总把木砧板和法压壶搞得一团糟的普通人也找到共鸣。
技术层面,1X团队特别指出:“我们为英伟达开发了数据集API,可获取来自办公室和员工家庭的实际场景数据。”这套系统配合软件开发工具包,借助机器人头部搭载或外接的英伟达GPU,实现了“每秒5次视觉-动作循环的持续模型预测”。基于此技术框架,团队重点训练了“自主抓取水杯-换手传递-放入洗碗机”的连贯动作,充分展现了这款可能进驻高端家庭厨房的机器人潜力。
不过质疑声始终如影随形。虽然Neo Gamma缓慢而精确的机械动作颇具观赏性,但1X官网展示的吸尘等复杂家务场景更多呈现艺术渲染效果而非真实能力。最新宣传视频反而更真实地暴露了局限性:工作人员需要手动调整机器人位置,而Neo Gamma在放置看似易碎的杯子时也显露出明显迟疑。
纵观科技发展史,从马斯克的调酒机器人到引发伦理争议的“伴侣机器人”,从掌握新技能的AI机器狗到困在二次元世界的电子少女——人形机器人概念始终在理想与现实间摇摆。尽管自动化家务的前景充满诱惑,但历史经验时刻提醒着我们技术变革的双重效应:从19世纪催生“卢德分子”的工业革命,到当下ChatGPT引发的学术诚信危机。不过考虑到Neo Gamma仍需数千小时训练才能完成基础家务,或许这些担忧暂时还无需过度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