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谷歌(Google)是最早开发出支撑现代大语言模型底层架构“Transformer”的科技巨头,但却是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凭借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提升了行业标准并开启了新时代。此后谷歌便陷入被动防守状态,内部启动“红色警报”,历经两年的密集重组、裁员与突击式人工智能研发。

Cover Image

当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时,一切都改变了。这项革命性技术的基础架构明明源自谷歌,如今这个科技巨头却成了追赶者。《连线》杂志近期刊发的深度报道详尽揭示了谷歌遭遇的措手不及,以及随后为重夺领先地位——或至少挽回部分失地——所作的种种努力。

在谷歌副总裁萧茜茜(Sissie Hsiao)的带领下,人工智能团队曾接到百日攻坚任务。数千名员工通过缩减安全检查流程、持续高强度工作,最终催生了巴德(Bard)聊天机器人。同期,谷歌大脑(Google Brain)与深度思维(DeepMind)两大人工智能部门完成合并,其协作成果双子座(Gemini)语言模型项目成为了挽回企业声誉的关键转折。

但重登人工智能王座的征程可谓颠簸不断:巴德频频出现令人尴尬的失误,AI搜索功能曾提供错误(甚至危险)的建议,而图像生成工具因产出违背史实的内容引发舆论哗然。

尽管如此,谷歌已逐渐收复部分失地。2023年底问世的“双子座”模型在多轮测试中超越ChatGPT。这款AI助手正被整合进谷歌全线产品——从邮箱服务到谷歌地图,“自主人工智能体”的研发也已提上日程。

但挑战依然严峻:这项耗资巨大、能源密集的AI计划推进之际,谷歌还面临着反垄断诉讼可能导致搜索广告收入暴跌的风险。企业内部,众多员工对该计划的推进速度、工作强度充满忧虑,更不断质疑这究竟是谷歌的“二次机遇”,还是另一场剧变的开端。


文章标签: #谷歌 #AI #ChatGPT #Transformer #双子座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