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竞争中,谷歌认为留住用户的关键在于提供他们无法在其他地方获取的内容,比如根据他们的互联网习惯定制的答案。

Cover Image

本周四,公司宣布了“个性化版双子星”(Gemini with Personalization),这是双子星聊天机器人应用的一项新“实验性功能”,使双子星能够调用其他谷歌应用和服务,提供定制化回复。据双子星产品总监戴夫·西特伦(Dave Citron)介绍,个性化版双子星可以利用用户在谷歌产品生态系统中的活动和偏好,提供量身定制的答案。

“这些更新的目的是让双子星不再像一款工具,而更像是你自然延伸的一部分,通过真正个性化的助手预判你的需求,”西特伦在提供给TechCrunch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早期测试者发现,个性化版双子星在头脑风暴和获取个性化推荐方面非常有用。”

个性化版双子星将首先与谷歌搜索整合,未来几个月内将扩展到谷歌相册(Google Photos)和YouTube等其他谷歌服务。该功能的推出正值包括OpenAI在内的聊天机器人制造商试图用独特且引人入胜的功能来区分他们的虚拟助手。OpenAI最近推出了macOS版ChatGPT直接在支持的应用中编辑代码的功能,而亚马逊正准备发布“代理型”重构版Alexa。

西特伦表示,个性化版双子星由谷歌实验性的双子星2.0快速思维实验AI模型(Gemini 2.0 Flash Thinking Experimental AI model)驱动,这是一种所谓的“推理”模型,可以判断来自谷歌服务(如用户的搜索历史)的个人数据是否有可能“增强”答案。西特伦指出,基于喜好的具体问题,比如“今年夏天我应该去哪里度假?”或“你会建议我学习什么新爱好?”,将从中受益最大。

“例如,你可以向双子星询问餐厅推荐,它会参考你最近的食品相关搜索记录,”他解释道,“或者向它咨询旅行建议,双子星会根据你之前搜索的目的地来回应。”

如果这一切听起来像是一场隐私噩梦,那它可能确实如此。不难想象,双子星可能会无意中泄露某人的敏感信息。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谷歌将个性化版双子星设为“选择加入”功能,并排除18岁以下的用户。西特伦表示,双子星在连接谷歌搜索历史和其他应用之前会征求用户的许可,并显示哪些数据源被用于定制机器人的回复。

“当你在使用个性化实验功能时,双子星会显示一个清晰的横幅,并附有链接,方便你断开搜索历史连接,”西特伦说。“双子星只在你选择了个性化版双子星、授权它连接你的搜索历史,并且开启了网络与应用活动时,才能访问你的搜索历史。”

个性化版双子星将从本周四开始面向网络版双子星用户推出(不包括谷歌工作区(Google Workspace)和谷歌教育版(Google for Education)客户),用户可以通过应用中的模型下拉菜单访问该功能,随后将“逐步”扩展到移动端。西特伦表示,该功能将在“大多数”国家的40多种语言中提供,但不包括欧洲经济区、瑞士和英国。

西特伦暗示,该功能可能不会永远免费。

“未来可能会设置使用限制,”他在博客文章中写道。“我们将继续收集用户对这一功能最有用的应用场景的反馈。”

作为留住用户的额外激励,谷歌宣布了双子星平台的更新模型、研究能力和应用连接器。

双子星高级版(Gemini Advanced)是谷歌每月20美元的高级订阅服务,订阅用户现在可以使用独立版本的双子星2.0快速思维实验模型,该版本支持文件附件、与谷歌日历(Google Calendar)、笔记(Notes)和任务(Tasks)等应用的集成,以及100万标记的上下文窗口。“上下文窗口”指的是模型在任何给定时间可以考虑的文本——100万标记相当于约75万字。

谷歌表示,最新版本的双子星2.0快速思维实验模型比其替代的模型更快、更高效,并且能更好地处理涉及多个应用的提示,比如“在YouTube上查找一个简单的饼干食谱,将配料添加到我的购物清单中,并找到附近仍在营业的杂货店。”

或许是受到了OpenAI及其新推出的深度研究工具的压力,谷歌还在增强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功能,这是双子星的一项功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以编译某一主题的报告。谷歌表示,深度研究现在会展示其“思考”步骤,并将双子星2.0快速思维实验作为默认模型,这将带来“更高质量”、更“详细”且“富有洞察力”的报告。

深度研究现在对所有双子星用户免费开放试用,谷歌还增加了双子星高级版客户的使用限制。

免费版双子星用户也将获得“宝石”(Gems),这是谷歌在双子星内部以主题为中心的可定制聊天机器人,此前需要订阅双子星高级版才能使用。谷歌表示,未来几周内,所有双子星用户都将能够与谷歌相册互动,例如查找最近旅行的照片。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双子星 #定制化 #谷歌 #实验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