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示技术领域,“微小”往往意味着突破性进展。当前OLED屏幕虽在画质表现上优于传统LED,但其价格优势在Micro-LED技术面前仍显突出——当一款常规尺寸的Micro-LED屏幕仍保持数千美元售价时,这种差距尤为明显。虽然精准背光令人向往,但显然不值得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Cover Image

近期浙江大学与剑桥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公布了更微型化的LED显示技术突破。据相关技术博客披露,该团队不仅成功开发出Micro-LED,更研发出像素长度仅90纳米的"nano-LED"(纳米发光二极管),这使其成为全球最小LED元件。基于该技术的显示面板有望实现每英寸127,000像素的惊人密度。作为对比,27英寸4K电竞显示器每英寸仅163像素,即便计入各色彩通道的独立子像素,每英寸也不足千个像素点。

这项突破的关键在于钙钛矿材料的应用——这种常用于太阳能板的矿物(与联想某款太阳能笔记本所用材料类似)。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nano-PeLED”(纳米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并强调:“与传统基于III-V族半导体的Micro-LED不同,纳米级PeLED在微型化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性能衰减。”这种特性使其在微型显示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

研发过程面临重大挑战:钙钛矿材料固有的脆弱性难以承受常规LED制造所需的光刻工艺。为此,研究团队开发出创新工艺,通过“在附加绝缘层制作光刻图案窗口”的方式保护敏感材料,同时确保显示质量不受影响。

在技术前景方面,研究团队特别关注虚拟现实应用场景。虽然Micro-LED目前仍是VR头显的理想选择,但在追求极致像素密度时,其能效瓶颈逐渐显现。当前VR设备主要采用LCD和微型OLED技术,而nano-PeLED可能突破Micro-LED未能跨越的技术障碍。

浙江大学赵宝丹教授在技术博客中解释:“当像素尺寸缩小至10微米以下——这正是高端虚拟现实设备所需的规格——Micro-LED的能效会急剧下降。卤化物钙钛矿作为新型半导体材料,其LED在极端微型化场景下的表现值得期待。”

除了虚拟现实领域,研究团队已与杭州薄膜晶体管技术企业领硅科技(LinkZill)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基于薄膜晶体管背板驱动的有源矩阵微型PeLED显示原型机”。这项合作成果可能成为微/纳米级PeLED技术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可以说,显示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光明,又正在向更微小的维度持续突破。


文章标签: #显示技术 #纳米LED #虚拟现实 #钙钛矿 #像素密度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