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间,但凡使用过YouTube平台的观众,大概率都遭遇过那些“不应存世”的奇幻电影预告。这些视频或是呈现从未立项的拍摄企划,或是将已故演员的形象与扭曲的AI生成画面强行缝合。这些内容确实能引发观众对“平行时空”设定的遐想,但对全球版权方而言,却可能是一场噩梦的序章。据《截止日》披露,影视巨头似乎正从这类侵权内容中坐享广告分成收益。

Cover Image

虽然视频创作者坚称其作品在为《碟中谍》《神奇四侠》等商业大片引流造势,但美国演员工会等从业者组织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该工会在公开声明中强调:“我们正通过合约谈判与立法途径全力捍卫会员的肖像权与声音权,同时要求合作方采取强硬手段打击所有AI侵权行为。放任未经授权、质量低劣的IP滥用行径,只会导致恶性竞争,最终让科技公司收割短期利益,摧毁人类创作者的生存空间。”

部分YouTube频道凭借AI缝合内容已累计斩获数十亿次播放量,这些流量确实能转化为实际收益。但相较于影视公司通过院线票房、流媒体订阅与版权授权获得的巨额收入,这些广告分成不过是沧海一粟。正是这种悬殊对比,令从业者对片方“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短视操作愈发不满——尽管传媒集团高层不断作出承诺,但选择性执法的现状已让创意工作者群体怒火中烧。

自互联网具备文件传输能力以来,伪造电影物料就始终盘踞在虚拟空间。从早期的欺诈性病毒文件,到如今消解艺术价值的AI垃圾,这种现象正如宫崎骏(Hayao Miyazaki)针对其作品遭AI滥用的控诉:“这根本是对生命本质的亵渎。”当好莱坞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的碰撞中面临生存危机时,创作者们只能目睹资本力量拥抱那些贬损人类创造力的技术革新。《截止日》就版权放任现象联系多家制片厂寻求回应,均遭遇礼貌性回避。


文章标签: #AI侵权 #版权争议 #影视巨头 #创作者权益 #肖像权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