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汽车,甚至是微型投影胸针——当然,胸针可能有点夸张。不过,现在连显示器都可能要加入人工智能的行列了。联想公司正在尝试将一颗神经处理单元(NPU)芯片植入显示器,让它具备人工智能功能。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据说,一方面是为了让那些不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电脑也能获得 AI 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显示器更加符合人体工学。不过,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牵强。
根据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新闻稿,这款人工智能显示器可以通过其独立的神经处理单元(NPU)为非人工智能电脑提供 AI 计算能力,让它们能够访问本地大型语言模型(LLMs)等其他功能。此外,显示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动作自动旋转、抬升和倾斜。然而,这种功能其实并不新鲜。早在当前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基本的视觉和动作跟踪功能就已经存在了。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显示器中安装一些小型电动马达呢?就像安全摄像头长期以来所使用的那种。事实上,从预览图来看,这款显示器配备了一个弹出式传感器条,它可能内置了摄像头和/或红外追踪器,专门用于实现这种功能。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需要用到人工智能来完成这种基本功能呢?
作为一名每天在站立办公桌前使用显示器的用户,我常常需要四处走动,实在看不出屏幕跟着我移动有什么吸引力。我早已习惯了在头部轻微移动时专注于文本或视频,我想大多数人也是如此。相反,看到屏幕反向移动的情况我反而不太习惯。
我也很难想象在显示器中嵌入一个独立的神经处理单元究竟有多大用处。如果你愿意花大价钱购买这样一款高端显示器,大概率不会把它连接到一台老旧到无法自行处理大型语言模型和其他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电脑(或其他设备)上。
话虽如此,这毕竟是一款“概念验证”设备,对联想的设计团队进行过多的审视并不公平,也没有必要。联想在硬件设计上一直有些标新立异——一些更奇特的设计已经成功推向市场,比如配备超宽屏幕以及在掌托处嵌入平板显示器的 ThinkBook 笔记本电脑。
但我怀疑这不会是最后一次看到“人工智能”被随意添加到设备中,仅仅是为了让设备看起来有这个功能。从 iPhone 到冰箱,各种设备都在遭受这种趋势的影响,所以我想显示器迟早也会受到同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