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IT(酷尔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为数据中心提供液冷解决方案的公司,近日推出了新款液冷冷板,据称能够散发热量达4kW,这一数值是英伟达(Nvidia)B200加速器标称散热能力的三倍。该公司声称,其单相直接液冷(DLC)解决方案的散热性能达到了当前行业标准的两倍。这一消息发布的时间恰好在英伟达GTC大会前夕,预计英伟达将在该大会上推出其GB300 Blackwell Ultra产品,并讨论下一代Rubin架构的计划。这一时间点的选择或许并非巧合。

Cover Image

顾名思义,直接液冷技术将冷却液直接与发热组件(如CPU或GPU)接触。单相部分指的是冷却液的状态;在单相状态下,冷却液保持液态,而在两相状态中,冷却液会通过沸腾/冷凝发生相变。总体而言,这与个人电脑中使用的AIO一体式水冷和定制水冷循环系统非常相似。两者都基于相同的原理,并属于直接芯片冷却(D2C)技术的范畴。

冷板从处理器吸收热量并将其传递到管道中的冷却液,CoolIT提到冷却液可以是水或水-乙二醇混合物。在标准测试中,当流量为每分钟6升(LPM)时,CoolIT的新款冷板据说从4000W热测试车辆(TTV)中移除了97%的热量,这表明其具有出色的热传导效率。该公司还声称,其热阻低于0.009摄氏度/瓦,同时整个循环系统的压降低至8 PSI(磅每平方英寸)。简单来说,对于某种材料,热阻值越低,其导热性能越好。同样,在闭环系统中,压降越低,意味着泵在循环冷却液时所需的功率越小。

像AMD的EPYC和英特尔的Xeon这样的服务器级CPU,功耗最高可达500W。虽然液冷通常用于某些高性能配置,但这一功耗水平仍在空气冷却方案的可控范围内。相比之下,像AMD的Instinct MI325X和英伟达的Blackwell系列AI加速器,其TDP设计超过1000W。训练和运行AI不仅在计算上要求极高,而且对功耗的需求也非常大。

随着全球科技巨头之间一场实质性的技术竞赛的展开,芯片制造商们不断推动技术极限以追求更高性能。遗憾的是,其中一个副作用是功耗的显著增加,而且随着这些机架的广泛部署,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因此,我们正见证液冷技术逐渐成为趋势。浸没式冷却似乎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它限制了机架的垂直堆叠,且并非所有数据中心都为此类基础设施设计,因此,就目前而言,直接芯片冷却(D2C)方案的普及率可能会逐渐增加。


文章标签: #液冷 #散热 #数据中心 #高性能 #创新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