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RPLY的Mac新应用正式上线,它的目标是帮助iMessage用户实现“收件箱清零”。这款应用主要针对那些经常忘记回复消息,导致朋友的未读消息长时间停留在“已送达”状态的人群。RPLY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能够识别未回复的消息,并提供合适的回复建议,防止用户无意中“拉黑”他人。如果用户收件箱中的消息在24小时以上未得到回复,AI助手还可以自动进行回复。
RPLY的创始人是21岁的斯坦福辍学生莫莉·康蒂伦(Molly Cantillon)。她此前还创建过NOX,这是一款由OpenAI创业基金支持的iOS个性化AI助手。康蒂伦表示:“RPLY的初衷是解决‘短信债务’问题,即人们心里想着要回复消息,但最终没有按下发送键,要么是因为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要么就是直接忘记了。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发短信不再是一种负担,同时还能保持真实的人际关系。”
尽管AI驱动的智能回复技术已经存在近十年,被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广泛应用,但康蒂伦指出,她尚未看到类似RPLY这样的iMessage解决方案。RPLY的iMessage助手通过分析用户完整的短信历史记录,撰写符合其写作风格和个性的回复,从而生成自然流畅的回复内容。
借鉴了收件箱清零(Inbox Zero)这一流行的电子邮件管理理念,RPLY还具备过滤未回复消息的功能。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未读短信概览,让用户能够快速了解有多少消息需要回复。这一功能比逐条浏览iMessage更加高效。康蒂伦认为,未回复消息过滤功能是一个“简单但至关重要的功能,而苹果公司意外地忽视了这一点”。
RPLY还包含一个统计页面,显示用户的平均每周回复时间,并跟踪“收件箱清零连续记录”,即用户上一次收件箱中没有未读消息的时间。此外,它还通过“最快回复的人”和“最喜欢不回复的人”等统计数据,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发短信习惯。
在TechCrunch对RPLY的测试中,发现AI回复听起来非常自然,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上下文。大多数收到AI回复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回复是AI生成的。然而,当AI在“haha”后面加上逗号时,一些用户察觉到了异常。此外,AI回复中没有使用表情符号,这可能是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RPLY已经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目前已有1000名付费用户注册。康蒂伦表示,被该应用吸引的用户大多来自科技、创意和商业领域。此外,该应用还针对那些被大量信息淹没的创始人、招聘人员、零售代理和其他专业人士。大学生也可能觉得这款应用非常方便。
尽管RPLY的实用功能吸引了众多用户,但它也引发了关于依赖AI是否会削弱短信情感联系的讨论。随着生成式AI工具的兴起,这一话题已经多次被提及。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使用AI的便捷性是否真的值得放弃那些充满情感的交流。
此外,使用RPLY需要用户授权其访问所有短信和联系人。这一要求可能会引起一些用户的担忧,因为这意味着AI将查看用户与朋友和家人的私人对话。根据RPLY的隐私政策,该应用不会使用短信内容来训练通用AI模型,公司遵循“严格的零数据保留政策”,即数据在处理后会立即删除,不会被存储。此外,RPLY表示不会将用户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康蒂伦还补充说,RPLY为用户提供了基于本地Llama(Meta的AI模型)的选项,用户可以选择将所有文本数据处理保留在设备上,确保没有任何文本数据被上传。
AI系统需要用户数据才能正常运行,但即使公司声称有强大的安全措施,数据泄露仍然可能发生。例如,中国AI公司DeepSeek最近就遭遇了内部数据库泄露事件,其中包含敏感信息,包括聊天记录。因此,用户始终需要意识到其中的隐私风险。
目前,RPLY仅在macOS设备上可用。苹果以其严格的App Store审核标准而闻名,这可能是RPLY选择开发Mac应用的一个战略考虑。未来,康蒂伦希望将RPLY扩展到WhatsApp和Slack等平台。然而,目前还不确定这是否会实现。对于在Slack(一款被企业员工广泛使用的应用)上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对是否愿意与AI公司分享大量个人信息存在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