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领域又迎来了一位新玩家——Perplexity公司。该公司刚刚推出了一款深度研究工具,并在周五宣布了其新功能。这款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其实,Perplexity并不是第一家涉足深度研究工具的公司。早在去年12月,谷歌就为其Gemini人工智能平台推出了一项类似功能。紧接着,OpenAI也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了自家的研究代理工具。有趣的是,这三家公司的深度研究工具都采用了相同的名称——“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
深度研究工具的核心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答案,并附上真实的引用。与普通的消费级聊天机器人相比,它能够更好地满足专业场景的需求。Perplexity在其官方博客中提到,深度研究工具在多个专家级任务中表现出色,涵盖金融、营销以及产品研究等多个领域。
目前,Perplexity的深度研究工具已经可以在网页端使用,公司还计划将其整合到Mac、iOS和安卓应用程序中。使用时,用户只需在提交查询时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深度研究”,工具便会生成一份详细的报告,用户可以选择将其导出为PDF格式,或者作为Perplexity页面进行分享。
为了生成报告,深度研究工具会通过迭代搜索、阅读文件,并根据对主题的了解不断优化研究计划,其过程类似于人类研究新主题的方式。此外,Perplexity还强调了其深度研究工具在“人类终极考试”(Humanity’s Last Exam)中的表现。这是一项涵盖多种学术领域专家级问题的人工智能基准测试。在测试中,Perplexity的深度研究工具得分达到了21.1%,轻松超过了其他大多数模型,例如Gemini思维(Gemini Thinking)得分为6.2%,Grok-2得分为3.8%,OpenAI的GPT-4o得分为3.3%,不过仍未超越OpenAI深度研究的26.6%。
在使用成本方面,Perplexity的深度研究工具显得更为亲民。目前,OpenAI的深度研究功能需要用户每月支付200美元的Pro订阅费用,尽管该公司计划未来扩展到其他订阅层级,但Perplexity的深度研究工具已经完全免费向用户开放。非订阅用户每天可以享受有限数量的查询服务,而付费订阅用户则可以享受无限查询。
在速度方面,Perplexity的深度研究工具也表现不俗。大多数任务的完成时间不到三分钟,相比之下,OpenAI的深度研究工具则需要5到30分钟。
当被问及如何比较这些深度研究产品时,Perplexity对不同技术、定价模式以及在不同使用场景和主题领域的表现进行了总结。Perplexity的人工智能在速度和易用性方面更适合普通研究人员;OpenAI在企业应用的分析深度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谷歌则与现有的生产力生态系统融合最为无缝。
尽管目前还难以预测这些工具在普及后将如何改变日常和专业研究,但《经济学人》此前曾指出OpenAI深度研究的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可能也适用于其他类似工具。例如,这些工具在解释数据时的“创造力”有限,并且倾向于依赖“容易获取”的资料来源。更值得关注的是,将所有研究工作外包给超级智能助手可能会减少人们产生最佳创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