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次访谈中,详细阐述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规划。这场长达一小时的对话中,纳德拉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影响的衡量方式、计算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还提到了微软在量子计算方面的最新突破。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他对人工智能硬件建设的看法。
纳德拉表示,微软仍需构建能够“真正帮助我们训练下一个大型模型,并服务于下一个大型模型”的计算能力。但他也指出,目前行业内存在“过度建设”的风险,并且不仅仅是企业会投入大量资源,各国政府也会纷纷投入资金。纳德拉强调,尽管微软会继续大规模建设,但同时也会租赁大量计算能力。他兴奋地提到:“我非常期待在2027年和2028年租赁大量计算容量,因为当我看到这些建设规划时,我感到非常振奋。随着计算能力的大量投入,最终的结果将是成本的降低。”
他将这种在供应端不断增加计算能力的心态比作“先建起来,他们自然会来”的逻辑。不过,他也指出,供需之间必须达到某种平衡,他正在密切关注等式的两边。纳德拉表示,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对人工智能硬件的初始投资能够转化为实际需求,从而确保资本可以持续投入。
此外,纳德拉还提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里程碑并不是衡量人工智能发展程度的真正指标。他说:“我们自己声称达到了某个通用人工智能里程碑,这在我看来只是毫无意义的基准操纵。”相反,他将人工智能比作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纳德拉指出:“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广泛使用这种丰富资源(人工智能)的行业。它将大幅提升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他还补充道:“真正的衡量标准是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10%。”
尽管微软刚刚签署了一份重启三里岛核电站用于数据中心的合同,但纳德拉并没有明确表示公司会停止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不过,他似乎已经对资本支出设定了上限,尤其是在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未来,微软可能会从其他公司租赁计算容量,而不是完全依赖自建。
除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纳德拉还展示了微软的突破性量子芯片,他称这是量子计算领域的“晶体管时刻”。这一技术的最大进步在于,它可能使构建拥有数百万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从而让微软能够打造“公用事业规模的量子计算机”。纳德拉甚至表示,他们有望在大约四年内实现这一目标。
微软的这些规划和突破,无疑将对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我们或许将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