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领域,总有一些大胆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最近,一家名为Karman+的初创公司就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他们的目标听起来像是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建造能够自主飞行的航天器,前往小行星开采资源。听起来是不是很酷?更令人兴奋的是,这家公司已经在种子轮融资中筹集到了2000万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推动其硬件和软件开发进入下一阶段。

Cover Image

Karman+的计划非常大胆。他们打算建造一艘能够前往距离地球数百万英里之外的小行星的航天器,开采小行星上的资源,并从中提取水。这些水将被带回地球轨道,用于为太空拖船和老化卫星提供燃料,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未来,他们还计划从小行星中提取稀有金属和其他材料,为更广泛的太空制造生态系统贡献力量,从而补充或替代地球上的相关工作。

这个想法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事实上,它确实与2013年获得星云奖的小说《2312》中提到的小行星开采主题不谋而合。然而,Karman+的团队相信,随着自主技术、太空探索的进步,以及他们在使用现成组件制造航天器方面的努力,这个目标或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Karman+认为,他们的任务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万美元以内,而目前探索小行星的任务成本已经高达10亿美元。他们还预计,太空燃料补给的潜在市场规模每年可达数十亿美元。目前,团队计划在2027年进行首次发射。

Karman+的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eun van den Dries(特恩·范登·德里斯)来自荷兰。正是通过这种欧洲背景,Karman+找到了愿意为其提供资金的投资者。这轮融资由总部位于伦敦的Plural和总部位于安特卫普的Hummingbird领投,专注于深度科技的HCVC(总部位于巴黎)、Kevin Mahaffey(凯文·马哈菲,Lookout公司)、未具名的天使投资人以及van den Dries本人也参与了投资。

Karman+的名字来源于卡门线(Karman Line),这是地球大气层与“太空”开始的界限概念。这个名字也象征着van den Dries和联合创始人Daynan Crull(戴南·克鲁尔)创立公司时的初衷。

两人曾在van den Dries之前的创业公司GeoPhy(一家房地产数据初创公司)共事,该公司在2022年以2.9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收购完成后,van den Dries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方向。他形容自己是一个“科幻小说迷”,大学时学习了航空航天工程,但从未在该领域工作过。相反,他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创办SaaS公司。

“两年前,我到了一个转折点。”他回忆道,“我可以继续优化SaaS业务,再花五年时间,公司可能会变得更大、更有价值。但我想,我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件我认为会产生更大影响的事情上。”

于是,他与数据科学家出身的Crull合作,将注意力转向了太空。他们希望找到一个被低估的领域,而太空市场正好符合这一要求。他们排除了聚变技术,因为该领域的初创公司已经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相比之下,小行星开采不仅是一个新的前沿领域,还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通常,当一个组织想要在太空中做某事时,它需要从地球发射所有组件,而这非常昂贵。而小行星的轨道位置使其成为获取资源最简单、最便宜、最快捷的地方,甚至比月球或从地球发射所有东西都要划算。

“小行星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们处于合适的轨道平面上。”van den Dries说,“如果能够以有吸引力的价格提供这些材料,你就可以开始构建一个飞轮,让你能够做现在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

然而,Karman+并不是唯一一家尝试小行星开采的公司。AstroForge也是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之一。但要实现Karman+路线图的第一阶段,需要多个变量完美对齐。目前,该公司的航天器尚未完成,更不用说经过测试了。尽管他们相信可以将成本降低到1000万美元左右,但到目前为止,小行星只被少数几次太空任务探测过,这些任务分别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一次日本团队的探测,且每次任务的成本都超过10亿美元。

此外,小行星本身围绕太阳运行,是移动的目标,距离地球非常遥远。NASA的数据显示,这些小行星的大小不一,有的像建筑物一样大,它们距离地球最近也有数十万英里,甚至数百万英里。

还有卫星本身的问题。Karman+的开采计划基于为卫星提供燃料的假设,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卫星都使用氢气和氧气作为燃料(太阳能和电池也被广泛使用)。燃料补给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还有其他方法在尝试。

Karman+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他们需要在接近发射时筹集更多资金。不过,这并没有让Karman+或其投资者感到担忧,他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计划。

“我带着怀疑的态度进入这次对话,但我发现创始人也非常谨慎。”Plural的合伙人Sten Tamkivi(斯坦·塔姆基维)说,“怀疑是一种控制机制,它能帮助团队在推进过程中保持现实。这让我有信心投资这个听起来非常大胆的想法。”

“在软件领域,你经常会看到更多‘YOLO’(YOLO即‘只活一次’)的心态。”他补充道,“人们通常会假设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然后一路推进,稍后再去解决出现的问题。而在太空领域,人们会制定详细的计划,有很多东西可以审查、深入研究并获取第三方意见。”


文章标签: #太空探索 #小行星采矿 #航天器 #太空经济 #初创公司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